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2-10
记者 董战轩 通讯员 王琪琳
闻喜县委书记段慧刚在东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闻喜县委副书记、县长史玉江在礼元镇调研产业扶贫工作
经过8年持续奋斗,闻喜县67个贫困村、9334户31281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圆满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闻喜县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不摘”总体要求,始终把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政策支持不减、帮扶力量不减,做到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尽锐出战、持续攻坚,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补短板、强弱项、增收入,多措并举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用实干、实绩书写了一份不负时代、无愧人民的“脱贫答卷”。
聚焦党建压实责任
全面筑牢攻坚战斗堡垒
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
近年来,闻喜县不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切实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引导全县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立自强,推动全县形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抓统筹、抓责任,提升政治引领力。闻喜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扛起政治责任,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指挥作战体系,凝聚帮扶工作力量,编制《闻喜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制订出台《关于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构建完善“一个统领、三个坚持、五个夯实”攻坚责任体系,持续推动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截至目前,该县所有县领导和县级单位对所有乡镇实行包干帮扶,涉及全县13个乡镇的67个驻村工作队全天候、全身心开展驻村帮扶工作,4291名结对帮扶干部与村“两委”形成合力,实现所有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帮扶干部全覆盖。
抓基层、抓创新,提升基层组织力。闻喜县聚焦基层党建、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基层治理,组织党员干部摸清民情、村情、党情,构建“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体系,强引导、硬约束、重运用,推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群众明白、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党心民心空前同心”,全县屡屡掀起“党员干部带头干、贫困群众主动干”的脱贫攻坚热潮。
抓队伍、抓考核,提升发展推动力。闻喜县从“建强基层组织,优化干部队伍”入手,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考核机制,选派6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实践历练;集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3个;对17名第一书记和3名县扶贫办班子成员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抓脱贫、助攻坚的工作积极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该县涌现出石门乡后川村原第一书记柴晓飞等一大批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和诸多催人奋进的脱贫故事。
抓导向、抓主体,提升群众内驱力。闻喜县合理利用农村资源、涉农资金、惠农政策,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2017年所有行政村实现了“破零”,今年年底前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将达到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5%以上。同时,深化“智志”双扶和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和激励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摒弃“等靠要”思想,提振精气神,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聚焦基础补齐短板
农村人居条件持续改善
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就能走得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闻喜县坚持科学统筹,齐推共进,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资金8.3亿元,实施生产发展类项目29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826个、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补贴和易地扶贫搬迁补短板等项目7个、其他类项目169个,推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交通扶贫上实现了“通畅便利”。该县始终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村退出、户脱贫”的“先手棋”,建立“行业监控、乡镇监管、群众监督”的管理体系,累计投入资金1.2亿余元,新建通村水泥路132.6公里,改造农村公路146.55公里。截至目前,该县67个贫困村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具备条件的已开通班车,乡村道路网络基本形成,群众出行条件有效改善。
在饮水安全上实现了“户户通水”。该县按照“维修改善一批、管护一批、新建一批”原则,分类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投入2205.35万元,建设相关工程122处,解决了全县13个乡镇的123个行政村(50个贫困村)100934人(贫困人口13116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建立村级饮水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管护资金和管护机制,确保自来水“家家通”“户户净”。
在公共服务上实现了“精准供给”。该县着力提升农村供电服务可靠性,建成110千伏、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44个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有效保障了群众用电需求;加快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新建贫困村基站41座,实现4G信号全覆盖,接通60个贫困村光纤宽带;坚持新建、改建、租用相结合,完成1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所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完善村级阵地及文体设施,建成贫困村文化活动室63个,增配图书两万余册,开展文化下乡活动300余场次,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107个,配备村医445名,配送药品和器械价值220余万元。
聚焦核心加固底板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
健康扶贫——“双签约”方便贫困群众就医
近年来,闻喜县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基本要求、核心指标,结合产业扶贫、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专项行动,精准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到户到人,牢牢守住了“两不愁三保障”底线。
在减贫目标上实现了“全面脱贫”。该县坚持工作标准,集中作战、全力推进、以户为基、综合研判、精准施策,逐人逐户落实政策、落细帮扶责任与措施,67个贫困村、9334户31281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在社保兜底上实现了“应兜尽兜”。该县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应保尽保、分类施保”的动态管理机制,兜底贫困群众4290户628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05亿元;全面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及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642.31万元,救助3842人次;全面落实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累计发放重残护理补贴资金310万元、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511万元;全面落实临时救助,累计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4246户,发放救助资金269.335万元;全面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累计为1013名社会散居孤儿发放孤儿保障金914.689万元,为8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生活补助133.7万元,为1776名处于困境和困境家庭儿童发放生活补助202.5万元;创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日间照料中心92个,结合“4+X”模式,保障老年人吃得放心、过得开心、生活舒心。
在教育扶贫上实现了“上学无忧”。该县全面建立校长负责制,并为每户贫困家庭学生指定一名结对教师,确保教育扶贫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至今已累计资助县域内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9466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25.9325万元;全面做好控辍保学,因人施策,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
在健康扶贫上实现了“人人有保障”。该县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分类精准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治、“双签约”服务以及“136”政策等手段,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该县累计为贫困人员综合保障报销20377人次13067万元,大病关怀救助31人,救助资金达15.5万元,“双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00%。
在住房保障上实现了“户户安全”。该县强化动态监管,全力解决住房安全隐患问题;突出规划引领,全力解决无能力贫困户住房问题;立足安全保障,全力解决“危旧房”问题。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6807.18万元对4966户实施危房改造,有效地保障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同时,先后对1209户4804人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并新建扶贫车间73个、成立党群活动中心和易地搬迁安置点居民服务中心5个,逐户落实搬迁户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聚焦增收锻造长板
脱贫质量不断巩固提升
扶贫车间——家门口实现就业
近年来,闻喜县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为主题,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实行靶心突破,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力度加大、进度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实现小康打好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扶贫上实现了“户有产业”。结合扶贫产业和富农产业的优势和不足,该县坚持走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农业发展路子,持续实施“12611”产业发展提升工程,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扶持3400余户贫困户、157家合作社和105个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直接带动1.4万余名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真正为稳定脱贫、稳定致富奠定坚实的产业根基。
在培训就业上实现了“稳定增收”。该县坚持把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转移就业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增收途径,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工程,投入资金331.59万元,培训1663人次,实现每户拥有1名技术明白人,每村拥有3名致富带头人;实施就业培训工程,累计培训2416人,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3146人。
在生态扶贫上实现了“绿色发展”。该县坚持生态建设和生态扶贫紧密结合,建设生态林4.2万余亩,聘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77人参与造林务工,837人次参与森林管护;坚持退耕还林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优先发展杜仲、山楂、花椒、连翘等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较好的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群众开辟出新的增收渠道。
在消费扶贫上实现了“促销增收”。该县多措并举,解决农副土特产品销路问题,依托“阳隅苹果”“薛店药材”“七里坡山楂”“石门香菇”等绿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持续发展壮大特色生态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五进九销”、直播带货、企业助农等活动。2019年以来,该县通过消费扶贫累计销售各类农副产品8852吨,销售额达3500万元。
在光伏扶贫上实现了“阳光储值”。该县投入3527万元在28个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为400户贫困户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奠定基础。其中,村级光伏电站累计收益958.2万余元,惠及1206户3600名贫困人口。
在金融扶贫上实现了“助农致富”。该县将金融机构融入全县大扶贫格局,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切实满足贫困户、边缘户发展生产的贷款需求,解决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可持续性问题。该县累计投入307.44万元,为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购买各类保险,切实筑牢返贫防线;8家扶贫小额信贷承贷机构累计投放贷款6456笔27032.33万元;完成扶贫小额信贷贴息8907户960.96万元,充分发挥了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造血作用。
今年以来,该县统筹推进“战疫”“战贫”,着力解决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贫困村贫困户生产资料保障和农特产品销售、扶贫企业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不受疫情影响。通过线上招聘、点对点输出、扶贫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安置等渠道确保13138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组织交通、农业等部门通力合作,畅通渠道,落实好种苗、农资供应等工作,确保农业生产不受影响;积极发挥好消费扶贫作用,通过电商、“五进九销”消费扶贫等举措,销售农产品9888吨价值3438.29万元;采取适当展期、简化业务办理流程等手段,支持6247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同时加强贫困户还贷风险防控监测,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投入3761.8万元优先支持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等项目开工复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不利影响。
如今的闻喜,乡乡有扶贫产业、村村有增收项目、户户有致富门路、人人有生活保障,一座座村居院落整洁亮丽,一片片产业基地生机盎然,一户户贫困群众信心满怀……42万桐乡儿女正阔步走向全面小康。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闻喜县委、县政府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扩大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消费扶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产业扶贫——生机盎然信心满
产业扶贫——硕果累累笑开颜
光伏扶贫——邀请太阳,点亮希望
危房改造扶贫——要“有的住”,更要“住得安心”
驻村帮扶——凝心聚力脱贫奔小康
生态扶贫——播种绿色希望,描绘生态画卷
交通扶贫——路通百业兴,阔步奔小康
教育扶贫——精准资助,守护希望
日间照料——免费午餐提升幸福感
饮水安全——水到院里头,幸福在心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