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国际志愿者日,来听志愿者的故事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王丽时间:2020-12-05

1985年第4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5日定为“国际志愿者日”,目的是通过多种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在“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我们遴选了3位身边的优秀志愿者,希望他们的故事可以感动你我,因为我们相信:爱会相互传递、会彼此点燃,涓涓细流必将汇成大海,点滴善举定能聚成大爱。

▲芮城三献志愿者团队部分人员合影

A.为志愿者留下难忘的镜头

“也许你不认识我,但我知道你需要我。”这是张建军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1999年调任芮城县东垆乡政府担任副乡长时,张建军参加了县血库在东垆乡机关组织的集体献血,采了200ml,那是他的第一次献血。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刚开始施行,很多人还对献血感到恐惧、害怕,他却没当回事。有一次县医院临床血液紧缺,就在电视上飘字幕,号召符合条件的人去献血。他看到后,没有告诉家人,直接去血站献了血。当时他就想,只要病人有需要,自己又有这个能力,就能帮一把是一把。

后来,他工作岗位多次调动,但不变的是,依然坚持无偿献血。他把每次的献血证都保存下来,想等到将来老了的时候,可以通过一摞献血证来回味青春年少时的奉献足迹。只要符合献血间隔期的要求,他就提前调整好饮食,不喝酒,早休息,去找附近的献血点献血。

就这样,北京、上海、成都、绵阳、合肥等地都留下了他献血的足迹。献血22年共捐献全血20次计8000ml、捐献血小板28次计34个治疗量,先后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面对这些荣誉,他笑着说:“自己的付出,并不是为了什么奖,而是为了他人的健康幸福,为了尽一份社会责任。”

他积极向上,热爱生活,通过无偿献血,既结识了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对无偿献血事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018年,他参与发起并成立了芮城“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微信群,动员身边的同事、爱心协会的朋友一起加入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中来。这个微信群把249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凝聚在了一起。

“我能为三献志愿者再做些什么?”张建军一直在思考。他是芮城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便想“我爱好摄影,那就为大家记录下无偿献血的美好瞬间吧”。

近几年,芮城三献志愿者微信群多次组织三献户外宣传、团队献血活动,如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活动、中华骨髓库入库志愿者风采展示暨“每日一星”活动、志愿者健步走活动等,特别是疫情期间,团队每周日的献血活动,他都跑前跑后,为大家在奉献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镜头。他的相册中有3000多张记录了志愿者参与三献活动的难忘瞬间。这些志愿者既有公务员,也有农民工;既有血气方刚的军人,也有朝气蓬勃的学生。

“每次看到血站献血的人群,我都觉得他们十分无私和伟大。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更美好。只要所作所为有利他人和社会,我就觉得有成就感和荣誉感,人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张建军说。

B.看到受助者的笑容有一种幸福感

今年53岁的舒三会,家住芮城县大王镇观庄村。2006年,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已经39岁的舒三会一个人跑到广东珠海打工,在一家酒店找了份管理的工作。酒店工作平时很忙,每个月会有4天的休息时间,经人介绍,舒三会参加了一次当地的志愿者活动,他被志愿者的精神所感动,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成了一名注册志愿者。在志愿者团队中,舒三会主要负责无偿献血这一块。对于献血,他比较熟悉,因为在2004年的时候,他就在芮城献过血。成为志愿者后,舒三会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对我国医疗缺血的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在工作中不但认真组织人员参与献血,还身体力行带头捐献。

从无偿献血者到一名合格的志愿者,舒三会一直认为,人的一生总要做点好事,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民,但每一次付出后,看到得到帮助的人脸上的笑容,他就特别满足。

从2004年第一次献血开始,16年间,他已经献血93次,先后获得过广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一星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3年年末,因家中有事,加上自己年龄大了,舒三会离开珠海回到了芮城。舒三会一边种地,一边做一些农副产品经营,也就是从乡亲们手中收一些玉米、香椿、花椒等,然后再销给外地的客户。他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就是想方便村里的乡亲把收了的庄稼卖出去,为他们多做点事,他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助人的志愿者。

在家期间,他也没有放弃无偿献血。但县城没有相关设备,无法捐献血小板,舒三会就开始捐献全血,一年基本要捐一到两次。2019年的一天,在看到朋友圈发布的芮城三献志愿者团队活动内容后,他便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者团队,只要间隔期到了,就会约上朋友来到运城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他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在60岁前完成无偿献血100次,这个目标舒三会也希望能早日实现。

C.多献一次血,多救一条命

姚盼是亚宝药业集团质量系统综合管理员,她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是在2012年。那时,在运城工作的她,一天路过献血屋时,通过献血屋的透视窗,看到好多人排着队献血。姚盼没有犹豫,告知同伴后独自走进了献血屋,填表、称体重、化验血型、插进针管,血液慢慢流入献血袋,第一次她献了400ml的血。

“第一次献血,是因为看到有些人因找不到足够的血源,而无法挽救亲人生命时的绝望无助,我真的很难过。”姚盼说。那个场景她至今都无法忘怀,这也促使她下定决心要将献血坚持下去,以拯救更多的生命。

“献血不但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还能救人。多献一次血,多救一条命。”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凭着这个简单朴实的信念,她默默无闻连续献血9年。

刚开始献血,姚盼都瞒着家人和同事。是同事无意中发现了她胳膊上绑的绷带后,经过询问,才知道她一直在悄悄献血。同事觉得她这样会影响健康,便劝她不要再去献血了,但一晃几年过去,姚盼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同事在姚盼的科普下,也渐渐了解了很多献血的常识。

“既然献血无损身体健康,还可以救死扶伤,又何必吝啬自己的血液?这还是一个帮助他人的好途径”,姚盼说。朴实的言语道出了她一颗善良的心。

在她的影响下,身边同事也纷纷加入集体献血活动中,奉献爱心和力量,点燃更多生命的希望。

2018年,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亚宝集团党委组织公司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和爱心志愿者参加献血活动,姚盼再次献血。当天,她加入了芮城三献志愿者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她学习到了很多有关“三献”的专业知识,得知通过机采血小板,可及时有效地救助车祸、产后大出血或白血病等危重病人,而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期只有半个月。“参与献血,只为帮助别人。这下就有更多的机会帮到有需要的人了。”姚盼在心里默默地下定了参与机采血小板的决心。

2020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各地都实行管控措施,街头人员骤减,再加上很多人对机采血小板捐献知识的不了解,血小板的采集工作面临很大压力,而临床用血需求未减,一时间血库告急。

得知这样的消息后,姚盼暗暗着急。恰好芮城三献志愿者团队向社会和微信群友发出无偿献血的倡议,呼吁健康公民在遵守“抗疫防病”和“有效防护”前提下科学理性献血,为抗击疫情作贡献。

“大家利用周日休息时间组团去运城捐献血小板,每次活动通知一发布,群友就自觉报名接龙,不一会儿就有10多个爱心人士报名。他们中有老献血者,也有像我这样初次参与机采的献血者。我们在疫情期间先后组织成员300人次捐献全血和机采血小板,捐献全血超过30000ml、血小板超过180个治疗量,为保障临床急救用血贡献了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团队很给力。”姚盼难掩骄傲。捐献血小板期间,姚盼还志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从芮城到运城市中心血站,往返路程近130公里。每次去献血,姚盼早上6点就开车出发,花费半天时间到集合地,有时刮风下雨,十分辛苦。“来运城献血小板只不过坚持的时间长一点罢了,不值得一提。”姚盼总是这样说。在机采休息时间,她还总乐呵呵地为每人端上一杯热水。

运城市中心血站机采科科长王晓燕这样评价芮城三献志愿者:“芮城三献志愿者团队每个周日都会组团来献血小板,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每个人总是一脸的笑容。我很敬佩他们,他们拯救患者于危急之时,让人间充满了爱,让失血的生命重获生机。一个人做好事,可以影响十个人;十个人可以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座城。这个城市就被这么一群人温暖着,希望这份温暖能继续传递下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