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给实体经济一个好“钱”景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23

■本报记者 陈永年

我市举办政银企对接暨晋兴板企业集中挂牌“运城专场”会议现场(资料图片)


市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樱桃收成情况,并宣传运城农信“南果贷”优惠政策。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打好金融“组合拳”,运用差异化手段精准发力,稳企业、保就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增长。

丰富金融产品

提高产业支持力度

盐湖区龙居镇红香酥梨产业近年来效益非常好,作为主要经营红香酥梨种植、收购、储藏及销售的盐湖区诚翔红香酥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大好,但合作社却面临着和众多农业企业发展相同的难题——融资,银行贷款不容易,一些企业甚至大量从民间借贷。

这时,运城农商银行龙居支行发现了合作社的困难,也看到了自身发展的机遇:龙居镇果库行业的经营模式及收益已达到半成熟阶段,果库老板的资金多数来自民间借贷。如果金融机构能帮他们解决资金问题,不仅能增加存款,还能获得贷款收益。

在上级行的支持下,该行很快推出了“果库贷”产品。近两年,该行为合作社发放的贷款从5万元增长到200万元,合作社坚持按时还本付息,信用良好。解决了资金问题后,合作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连年翻番,冷库数量从6个增加到12个,从没有资金收购储藏果品,只能挣些果库储存费,到现在自己有足够的资金用来收购红香酥梨,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果库贷”只是我市着力推动的“南果专项贷”计划众多金融产品中的一个。

截至目前,运城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南果贷”46.31亿元,支持32408户果农、果品经纪人和果业企业。运城邮储银行累计向全市果品产业链投放贷款超过10亿元,今年投放“南果贷”4300余户5.2亿元。农业银行运城分行推出的“果库贷”“果商贷”等“‘果’字贷”产品,覆盖了全市138个乡镇2603个行政村,累计授信10万户36亿元……

更多金融产品,更大金融支持力度,向农业特别是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倾斜,源于省委的“南果”战略和市委打造“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的总要求。为此,我市出台了《运城市推行“南果专项贷”支持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南果贷”金融政策产品宣介会对果农、果业企业负责人宣介“南果贷”政策及产品。截至三季度,全市通过“南果贷”向果业投放金额已达88亿元,有效满足了果农、果库、果品经纪人、果业企业创新创业融资需求,加快推动了全市果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

积极主动作为

加大信贷投放规模

为争取各银行省行更大力度的支持,我市积极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确定每家机构信贷投放计划。今年以来,已有工行、农行、建行、华夏、民生等省行来运调研,与市政府签订了信贷投放协议。

我市还建立了融资联络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企业项目融资需求联络机制的通知》,积极沟通企业、项目主管部门,将全市重点企业、项目特别是“1311”重大工程项目融资需求第一时间发送给各金融机构,要求各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截至9月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1311”重大工程项目贷款额为109.41亿元。

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我市实施了企业“白名单”制度。市金融办会同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摸排有融资需求且信用状况较好的小微企业,召集运城金融专家库专家召开了两次产融合作重点企业“白名单”审议会议,共选出181家“白名单”企业,在市级媒体公布,引导各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在11月4日组织召开的运城市政银企对接暨晋兴板企业集中挂牌“运城专场”活动中,13家银行与13家企业签订了第四季度投放17.5亿元的信贷协议。

对于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情况,市金融办每个月进行统计考核,并在运城日报、运城电视台、运城金融公众号等媒体上通报,通报内容包括贷款增量、贷款增长率、余额存贷比、余额存贷比较年初增长率等主要指标,以充分调动、激励和发挥银行的积极性,确保信贷投放目标完成。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18.9亿元,比年初增加330.45亿元,增速13.28%;各项贷款余额1436.63亿元,比年初增加165.77亿元,增速13.04%,较去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

用好金融政策

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对于央行推出的金融优惠、扶持政策,我市第一时间贯彻落实,让企业应享尽享、早享。市金融办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央行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额度,我市分别争取到2.55亿元、16.3亿元、7.25亿元额度,截至目前已全部投放完成。同时,扎实落实返还企业贷款利息政策。目前,运城市农村信用社、晋商银行运城分行和各村镇银行已返还利息8107.22万元,减轻了企业负担。

市金融办积极与运城银保监分局合作,加强政策引导,切实发挥保险资金支持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作用,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截至9月底,保险资金已在运城落地10.58亿元。同时,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入驻运城,新增1家保险机构(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运城中心支公司),全市保险机构达到44家。全市金融行业逐步形成多家竞争的市场格局,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同时,市金融办还与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管理局等单位加强沟通协调,按照市政府规划,推动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运城市文旅发展基金和总规模100亿元的运城市转型发展基金,形成运城市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文旅、转型两大板块。目前,运城市已设立10只基金,总规模达到75.9亿元。2020年完成了永济蒲坂振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的设立备案工作。

现实中,很多企业往往采用担保式融资,担保链条一旦发生风险,会让一些企业甚至是经营良好的企业陷入困境。我市在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着力于妥善化解企业担保链风险,有效压降不良贷款,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我市组织召开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地方法人机构金融风险防控化解工作,对重点地区实施重点突破,研究设立纾困基金,积极稳妥化解担保链风险。

在不良贷款处置工作中,我市成果显著。2020年前三季度,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处置不良17.72亿元,截至9月底,我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6.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21%,较年初减少1.03个百分点,较最高点2016年的10.52%下降了7.3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全省第一。

推动企业上市

引入资本市场活水

11月4日,市金融办和山西股权交易中心特邀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执行经理黄少军博士等专家调研我市拟上市挂牌重点企业,向企业宣讲资本市场最新改革趋势,为企业迈向更高层次资本市场问诊把脉。黄少军一行先后深入大运汽车、寰烁股份、中磁科技等3家上市挂牌“金种子”企业,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结合深交所最新政策动态,给予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金种子”企业是我市推进企业股改挂牌上市的重点扶持和培育对象。2020年全市共确定了14家上市“金种子”企业,相关部门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联络机制,积极协调投资机构与企业对接,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制定上市帮扶计划。

近年来,我市以“五抓一优一促”为经济工作主抓手,按照“股改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采取主动服务、分类推进、宣传引导等措施,积极培育支持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做大做强。

2019年12月,“新三板”改革正式出炉,改革后形成“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的市场结构,增加了“新三板”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市场流动性和融资功能也有了较大提升。目前,全市累计有1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佳维股份、寰烁科技、大禹生物、晋龙股份等4家企业有望进入精选层。精选层实行和沪深交易所一样的连续竞价交易,而且在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的公司可直接向交易所申请转板上市,这将为企业提供一条新的上市路径。

对于一些有资本化成长潜力的企业,我市拓宽思路、多措并举,一企一策制定企业行动方案,积极推动企业申报“晋兴板”,依托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在投融资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推进运城中小微企业健康规范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上市企业有4家,分别为南风化工、五矿稀土、亚宝药业、永东化工。“新三板”挂牌企业有15家,位居全省第二。其中有5家企业入选创新层,分别是佳维股份、大禹生物、晋龙股份、寰烁科技、国强高科,尤其是佳维股份成为全省第一家精选层辅导备案企业。201家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其中有57家企业登陆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特别是大运汽车创业板审核,目前也已进入关键阶段,有望成为全市第五家上市企业。如今,全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已达到122家。

记者手记

金融之“水”,为实体经济解“渴”

□陈永年

有一个农户种田,总是缺水。一天,有人调来了足够多的水,所有的田地都有了水浇。但不久,农户就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又一次开始缺水了。一定意义上,垦田永无止境,缺水就成了必然。

农户的问题,就类似于目前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每一个经营主体,都像一个农户,依照着投入、生产、销售的规律从事经济活动,一般情况下资金会限制生产的规模,更多的资金则会刺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扩大又会引发新的资金缺口。

缺钱是永恒,不缺钱才是一时,这真是个让人悲观的结论。

但这就是现实,就算是经过工业化洗礼,融资制度较为完善的发达国家,除了苹果公司这类现金流充裕到别人无法比的个例外,大部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也是经常口渴的。要不,为啥他们都着急忙慌上市,还不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缺钱的问题嘛!

既然资金永远无法得到满足,那为什么还要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呢?

对了,先科普一下。

所谓实体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农业、工业、商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是实体经济,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也是。

与实体经济相对的,是虚拟经济。两者不同的是,实体经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而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所以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收藏业等,都属于虚拟经济。

有人用手里握把刀来比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手是实体经济,刀是虚拟经济。我们的经济出现问题,到底是手的错,还是刀的错?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本身并无对错之分,搭配好的话都能为人类发展带来福祉。关键是,在一定时期社会上的货币发行量是有限度的,这就好比一个货币池子,里面插着两根抽水管,一根实体经济,一根虚拟经济,这边抽的水多了,那边自然就少了。

党中央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求各金融机构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们提供着基本生活资料,提高着人的生活水平,增强着人的综合素质。所以,“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实体经济结构优化、发展稳健”。

为此,我们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一方面要求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另一方面,也在多措并举,加大社会对银行的货币供给。当社会上的货币从过热的虚拟经济回流,通过银行流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因为投资增加,于是规模扩大、效益提升、从业者工资提高,从业者有了钱之后在消费的同时又增加了储蓄,货币再次回到生产者和银行,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源源不断的有序的货币循环链条,货币在一圈圈的循环中,刺激着生产和消费,完成了需求和供给。

我们现在的政策,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实体经济增加“水源”,当然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那就要优先满足那些适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政策导向的产业,比如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六新”产业,再比如我们的农业支柱产业、果业。我们就是要通过金融这根指挥棒,来发展新兴产业,稳固基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实现既有产业的整体升级与有序转型。

回到文首,既然农户缺水的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那就可以通过有限的水,来调整农户的种植结构——比如淘汰需水量大的品种,发展需水量小的品种——这样,既保持了种植规模的扩大,又保持了水的供求平衡。

故事各异,但道理大致相同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