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我心中的欧阳中石先生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1-09

□杨振生

2020年11月5日凌晨,欧阳中石先生溘然长逝。噩耗传来,不胜悲痛。中国当代书坛陨落了一颗星,北京失去了一位“人民教师”,我与莘莘学子失去了一位书法导师。

我因于1990年11月到北京参加由欧阳中石先生主持的“中国书画创作研究班”,拜先生为师,聆教月余,受益匪浅,从此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先生结下了师生之缘。

那次研究班,自始至终体现了先生“既传统又不泥古”的书法教育理念。面对来自全国书坛的“各方诸侯”,先生仍然采取“一对一”方式教授。他把“临帖”作为“重头戏”,着重强调要“学古人”“学传统”,摈弃“学今人”,甚至公开反对学他本人的倾向。

我偏爱草书。先生针对我用笔过速的毛病,又给我介绍了一位师傅。当我询问这位师傅是谁时,他笑着说:“一千年前的师傅黄庭坚。”他说,黄庭坚“点法入草”是个创举,用好了可以减速,还可以增加书法的“节奏感”。现在我的草书如果说还有点长进的话,完全是先生教导的结果。

先生教书法一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了增强学员的学养培训,他在培训班上,使了两个“绝招”。

第一个“绝招”是安排了一周的“诗词文学课”,专请北京大学的老师给大家讲诗词歌赋,启发学员的文学素养。

第二个“绝招”是在毕业前书法创作课上,给每个学员送一幅亲笔书法,但要求书法内容必须是学员自己的文学原创,诗词楹联都行,要合律,还要有文采。

那次,先生竟然破格题写了我的一首七绝诗《雨中登泰山》:山锁烟霞里,云随步履开。豁然红日出,岱岳信雄哉。

在提笔书写前,先生首先拈毫濡墨在诗稿上,把原来结句的“何雄哉”改为“信雄哉”,一字之改,不但纠正了“三平脚”弊端,而且使诗意境界陡增,让人感慨!

低调做人是先生的一贯作风。以前只是耳闻,而就在这次题诗落款时,他在《雨中登泰山》正文后,落款竟然写成“振生同好泰山诗,中石书”。当时,我急忙阻止道:“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怎么能称‘同好’?”

时年先生63岁,我43岁,但先生微笑答曰:“你我都喜欢诗词和书法,不是同好是什么?”

先生头顶有许多耀眼的光环,当记者采访他问他最喜欢哪一个荣誉称号时,先生慨然答道,就是北京市赠送给他的“人民教师”这个称号。

多年来,我一直不忘先生教诲,立足传统,与时俱进,曾在北京大学举办《杨振生诗联书画展》,实际上是对欧阳先生的一次汇报,是给诸位文友、书友的一份示范答卷,总想走一条“文章华彩,翰墨双馨”书法之路、文化之路。

当然,走在这条路上的,不只是我一个人,更多的应该都是他的学生,都是他带领的一代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我们不会息肩的,不会停步的!

至尊莫若师,难忘当年,岱岳雄哉人始信;柔笔能扛鼎,磨穿铁砚,兰亭已矣字通神。

岱岳雄哉,先生雄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