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献礼剧《光荣与梦想》创新演绎百年党史,力求激发观众情感共鸣

刘江:影视作品比拼的是审美

来源:北京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0-15

明年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多部献礼剧被提上日程,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历程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就是代表作之一。该剧由著名导演刘江执导,正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之中。如何让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的主旋律作品更深入地走进观众内心,刘江表示,影视作品比拼的是审美,充分了解当代受众的审美喜好和价值追求,把内容做实,把呈现形式做新,打造更好的视听燃点和情感共鸣点,是《光荣与梦想》创作的重点,也将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导演刘江(右二)现场给演员说戏

■谈内容

从中共一大拍到抗美援朝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时间跨度大,纵贯从中共一大到抗美援朝30余年历史岁月的风风雨雨。该剧于今年7月1日开机,目前已完成大部分拍摄进度。刘江导演介绍,剧中真实历史人物超过400人,场景多达700多个,还有反季节拍摄。

《光荣与梦想》对已有作品中表现较多、观众熟悉的历史事件简要描绘,将重点放在过往影视作品中鲜少涉猎的内容。剧情在一些新发现的史料或以前表现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拓展,对“黄埔军校的道路选择”等从未呈现过的历史细节进行了还原。

在刘江看来,讲好故事永远是一部影视作品的基础,“故事的规律告诉我们,艺术的真实永远是故事通往观众内心的桥梁,只有故事里的人物充满了真实的人性,观众才能透过荧屏看到自己,才能产生观片的愉悦”。因此,创作出“艺术的真实”要渗透到拍摄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创作者掏心掏肺掏情感,拼天分、拼学识、拼经验,拼对人性的挖掘,拼对艺术的理解,最后才有可能创作出一个让观众相信的‘真实的故事’。”这也是刘江跳出常规献礼剧的叙事思维,找到的连接现代观众与过往历史的那座桥梁。

■谈创新

把伟人拉回到凡人来拍

《光荣与梦想》中的杨开慧与以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呈现有很大不同,除了展现杨开慧坚定的革命者意志,更突出了人物作为妻子、母亲的情感,将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刻画。

刘江的视角,是把伟人拉回到凡人来拍,这样观众才能明白伟人的伟大。“什么是伟人?他首先得是一个凡人,只是他在重要的关头做了不平凡的选择”。

让伟人回归凡人,是将领袖人物艺术真实化的关键一步。刘江说,当观众发现伟人们也会哭,也会笑,也会痛苦,也会无奈,中弹了也会疼的时候,观众的代入感就慢慢建立了。接下来,再将这些“真实的伟人”放进观众更乐于接受的类型剧里,那么原本在人们概念里的党史,就变成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励志故事,这里有谍战戏、战争戏、爱情戏,有千钧一发,有绝处逢生,有妻离子散,有国破家亡,有忠诚与背叛,有投机与信仰,有平凡与伟大。

■谈创作

见人性、见诗意、见细节

近些年主旋律作品艺术形式更多元,其中的年轻化表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刘江坦言,自己在创作中没太想迎合年轻人,但希望影响年轻人。“我希望通过内容、手法以及审美上的创新,让作品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

刘江认为,影视作品比拼的是审美,只要讲故事的方式足够贴近年轻观众的生活与想法,他们并不排斥主旋律剧。比如在表现革命者成长的叙事中,始终贯穿人物对社会和人生的叩问思考,对生命意义的积极追寻。“从这些人物身上,可以感受到革命者少年立志的远大怀抱、青春激荡的生命活力、丰富饱满的情感世界和坚忍顽强的拼搏精神,用文艺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对当下青年人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刘江力求在作品中尽可能处处见人、见人性、见诗意,用唯美手法打造史诗。

刘江表示,剧中对细节的捕捉,不仅体现出创作团队钻研党史所下的功夫,也是大家一直以来秉承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体现。党史是常识,对于创作者来说,考验的就是对历史、人性和生活的理解深度,创作中过瘾的地方也在这里。

■谈表演

求神似而非形似

在演员方面,《光荣与梦想》起用了侯京健、黄晓明、刘劲、高圆圆、李晨、李小冉、聂远、王丽坤、吴刚、倪大红、曹可凡、马少骅等数十位资深戏骨和青年实力演员。

剧中40多个重要角色,每一个加盟的演员都是刘江心中的最佳选择。其中,由王劲松扮演的蒋介石打破了很多人脑海中对历史人物固化的脸谱和形象。“以前没人找他演蒋介石,而这次我是毫不犹豫,第一选择就是他。王劲松也是憋了一辈子就想演蒋介石,所以这是一种缘分”。

刘江向所有演员传达的创作思路是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演出灵魂。“当然形似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塑造人物不是让你演一个替身。所以我跟每一个到组的演员说:你就演自己,造型我已经帮你了,剩下的交给你,从你的内心里面找这个人物,而不是向外求这个人物。这样的话,你才有可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能够跟观众有感应的角色”。

该剧将于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天播出。(《北京日报》10.14)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