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代家训重视“守公德”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09-28

古代家训始终把“守公德”作为家庭政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守公德,就是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成为社会风气的表率。家训中更多的是教育子女做到“仁、义、礼、智、信”。其中,节俭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美德,备受历代家训的推崇。

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颜氏家训》则强调:“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朱子家训》就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勤俭节约教育子孙后代,充分体现了古代家训勤俭持家的美好愿望和要求。

而《家训》将节俭作为家庭生活美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培养子孙为官从政后的廉洁。

《袁氏世范》强调:“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这样教育子女的根本目的就是避免做官从政以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学习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