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从野草到粮食:“五谷”的起源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9-25

从野草到粮食:“五谷”的起源

今天,我们讲一个轻松有趣的话题:粮食的起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稻谷类、麦类、豆类、粗粮类等。对于许多久居城市的人,一日三餐,每天都会与谷物见面;离开餐桌,谷物似乎离人们又很遥远,或许大家已经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下面,我们就从这“五谷”说起吧!

按照古书里的说法,五谷一般指的是稻、黍、稷、麦、菽这5种作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五谷,它们又起源于何时何地。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指水稻,是禾本科稻属植物。稻谷去了壳,就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可以做成米饭、米粉、年糕、寿司等,还可以用来酿酒。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通过对远古遗址中留存的稻谷进行考察研究,科学家推测,在10000年前~7000年前的这段时间,我们的先祖就已经将一种叫普通野生稻的野生禾草驯化成了栽培水稻。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活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人口。可以说,中国古代先民驯化出的水稻,对全世界作出的贡献远远大于四大发明。

俗称大黄米、糜子,是禾本科黍属植物。黍是干旱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可以用来蒸馒头、烙饼、熬粥,也可以用来酿酒。黍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在大约8000年前,先民们将一种叫野生黍的禾草植物驯化成了可供栽培的大黄米。黍不仅在中国的粮食文化中占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支撑。

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小米、粟米、小黄米,是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

小米曾经是北方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孕育了中华文化,因此被誉为“百谷之长”。小米可以做成小米干饭、小米发糕,也可以熬成小米粥。

古代有江山社稷之说,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小米地里,狗尾巴草经常会混迹其中,据此还衍生出一个成语叫“良莠不齐”。

与黍一样,稷也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的边缘地带,起源的时间也在8000年前。大家可能不知道,小米的祖先就是远古的狗尾巴草。

主要指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植物,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的用处就多了,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吃法,可以做馒头、烙饼、包子、饺子、面条,也可以做面包、蛋糕等各种点心。小麦起源于两河流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带。在大约9000年前,西亚先民对野生小麦进行了驯化栽培,并孕育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大约4000年前,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

通常指大豆,又称黄豆、毛豆,是豆科大豆属植物。大豆的用途很多,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类作物,还是重要的饲料。大豆的根系上共生着神奇的根瘤菌,有固氮的作用,相当于自己就能产生肥料养分,还有改良土壤的功效。大豆起源于中国的黄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在大约8000年前,大豆就已经被驯化和栽培了。

可能有人会问,五谷之中怎么没有玉米啊?玉米又称棒子、苞谷,原产于美洲,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它才与红薯、烟草等一起传入欧洲,后又传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说,玉米属于“晚辈”,自然无缘于“先辈”的行列。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提高、可用于栽培的粮食作物种类的增加,五谷已不再是具体的这5种谷物,而是粮食作物的泛称了。(《江苏科技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