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喜看蒲坂丰收景——永济市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9-12

记者 付 炎 通讯员 张二盼

金秋时节,行走在蒲坂大地,甜甜冬枣枝头挂,串串葡萄醉人心,在现代化农业园区、在田间地头、在温室大棚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鹳雀楼下,人们把醉人的丰收美景和欢歌献给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蒲坂丰收美景的背后,是永济市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永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将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强度推进,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农本型向商品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三大创建”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永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立了以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大创建”为统领,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沿黄高效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增强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该市大力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补齐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该市先后引进了牧原集团饲料厂建设项目、山西德济药业公司万亩连翘抚育示范基地和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尧王洞天农业开发公司花卉基地建设项目、雨露阳光智慧农场项目等,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放大了农业功能,还为周边农民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有力推动了农业转型发展。

——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该市加快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农资市场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目前,该市已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万亩,产品32个;绿色食品产地600亩,产品2个;有机农产品产地0.28万亩,产品1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0.28万亩,产品2个。制定完善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核桃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枣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等地方农业生产标准12项,建成了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10个镇(街)和“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全覆盖。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基地示范引领效果突出。该市把建设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红娘农耕产业园、尧王洞天花卉基地等园区基地项目建设,建成了凡谷归真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卿头葡萄设施栽培核心示范园、中农乐千亩有机冬枣基地、蒲州万亩核桃精品示范园、牧原集团生猪养殖示范园等一大批产品互补、资源共享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地,有效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市特色干鲜果面积超过40万亩,绿色蔬菜面积达9万亩,中药材面积约7000亩,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5个、休闲观光采摘园16个。

设施农业

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永济市开张镇高淮村2009年开始发展设施冬枣,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全村已建起设施化大棚1000多座,6800亩耕地中仅设施冬枣就有5300亩。2019年全村设施冬枣收入突破6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更是节节攀升。高淮村不但成了全镇的大棚冬枣基地,更是永济市发展设施冬枣的样板区。

高淮村仅是永济市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济市大力实施设施农业“强基”计划,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成功打造了城西蔬菜、卿头葡萄、开张冬枣、栲栳樱桃等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但引领了永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引领农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截至目前,该市设施果蔬面积达到8.7万亩,其中设施葡萄4.5万亩、设施冬枣3.4万亩、设施蔬菜0.8万亩,亩均产值达到1.2万元;设施生猪养殖总占地面积1800亩,存栏总量超过56万头。

为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该市还从四方面狠下功夫。一是通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组织参观示范园区,不断提高农民对设施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协调农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等,破解资金难题;三是通过下发告知书限定买卖行为“五不准”、签订承诺书、派发工作证实施市场管理一体化等便捷管用的方式,解决“以次充好”“客商吃称”等不良现象;四是依托协会力量,大力建设葡萄、冬枣交易市场,由协会统一管理,为果农、客商、经纪人提供免费的交易场所,在方便双方的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销售秩序。

农民合作社

系牢增收“保险带”

永济市卿头镇西安头村从2009年开始种植葡萄,头几年村民们“单打独斗”,效益并不好。时任村支书的张立元多次带领村民外出学习,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发展设施葡萄。张立元带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苗木选择、肥料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随后还建立了冷库,拓宽了销售渠道,葡萄产业发展迅速。如今,该村耕地面积有2500余亩,仅设施葡萄就达到2000亩,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永济市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通过树立典型抓点带面,该市合作社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基本覆盖了该市农业的各个领域,带动了农民增收,活跃了农村经济。目前,该市各类专业合作社注册了1200多家,入社户数两万余户,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3家,省级及地市级示范社达61家。

永济市丰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该市树立的典型示范社之一。作为带动永济葡萄产业发展的龙头,丰农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数年努力,攻克了新品种克伦生的栽植管理技术,打造了全国第二大、北方最大的克伦生葡萄种植基地,合作社社员由5户发展到200余户,种植面积1400余亩,遍布该市6个镇(街),带动发展和服务永济葡萄种植面积达3.5万亩,实现劳动就业300余人,产值超过1亿元,产品远销海外。特别是在互联网销售上,该合作社通过和深圳天天富外贸果业公司对接,签订了常年收购合同,使该市生产的克伦生葡萄畅销泰国曼谷市场,社员年纯收入达1086万元。

为更好引领服务合作社发展,该市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法》《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及入社的好处、办社的意义,分批次对省、市典型示范社理事长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近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科技书籍800余本,培训各类合作社理事长和财会人员780人。二是注重典型引路。坚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合作社向示范社发展,树立了以老冯家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农乐果业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规模大、发展快、运作规范、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先进典型,并总结、推广其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协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注册登记、项目扶持、推动“农超”“农校”对接、依法规范引导等方面,为合作社提供优质服务。截至目前,通过争取上级资金,该市共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32个。

与此同时,永济市还同步实施扮靓品牌战略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条件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该市积极邀请专家教授、乡土人才传艺授课,在关键季节、关键生产环节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的对接,深化与中农乐等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合作,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全面推广标准化暖棚建设、标准化生产、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

农业机械化

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现代化农机装备正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位于永济市栲栳镇田村的林丰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000余亩,主要从事小麦、玉米种植与销售。“田村如今的2200多亩粮田,我种了一半,年收小麦、玉米超过百万公斤;另一半,从播到收,从种子、农药到化肥供应,也全部在农场托管着。”农场主王林向记者介绍,播种、收割、打药、施肥等各个环节,农场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收割机、拖拉机、打药机、无人机、脱粒机,还有各种小型机械,农场一应俱全。

林丰家庭农场是永济市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一个典型。近年来,永济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目前,该市小麦机械化水平达86%,玉米机械化水平达82.42%,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5.5%。

为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该市一是抓购机补贴,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制定发布了《2018-2020年永济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细则》,成立了永济市农机购置补贴领导组,上半年共补贴资金700余万元,补贴机具756台(件),受益农民616户。二是多措并举加大农机技术推广,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农机技术指导、技术宣传8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培训1200余人,组织举办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演示)培训会等4场次;编制了2020年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确立了4个小麦、玉米共2000亩的示范区建设项目。三是通过惠农项目带动,全力抓好农机深松作业补贴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四是鼓励引导该市大旺农机和于乡申海收两个农机生产企业研发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积极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工作,进一步提升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永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变。

从传统农业到设施农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耕牛到“铁牛”,永济正沿着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经营的道路,开启现代农业新征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