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特色发展结硕果 故绛“三农”蹚新路
——绛县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综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9-10

记者 董战轩 通讯员 荆冠男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新时期农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是一个灿烂绚丽的季节,更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秋分将至,全国人民也将迎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绛县史称故绛,地处太行之末、中条之首,辖8镇2乡、1个经济开发区,133个行政村,30.5万人口,国土面积9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富硒土壤面积4万余亩,是全国最大的山楂种植基地、华北地区最大的大樱桃种植基地。

近年来,在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绛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示范、美丽乡村创建、农村改革、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强基础,改善生产条件。该县先后实施推进了总投资3795万元的6.3万亩新增粮食产能项目、总投资2225万元的2.1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修缮了槐泉、陈村和范必扬水站中型灌区3处,发展了高效节水灌溉农田7346亩,实施了水肥一体化农田1000亩。

——建园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按照“扩规、强管、提质、增效、创牌”的要求,该县围绕樱桃、山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高标准打造产业园区,建设了柳泉樱桃、西灌底樱桃、横岭关蓝莓、上吕硒枣、下柏樱桃等71个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全县种植山楂10万亩、大樱桃3万亩、苗木5万亩、中药材5.7万亩、干果经济林14万亩,形成了以示范园区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育主体,推进市场化经营。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专业合作社达到990个,家庭农场发展到83家;打造出维之王山楂制品、隆立康鹿产品、康园泰功能食品、金绛牛肉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了总投资5亿元的中焱恒中药材加工等一批建设项目,拉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增强了竞争力,逐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上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绛县山楂”“绛县樱桃”“绛县连翘”“绛县柴胡”“绛县黄芩”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绛县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基地4万亩、绿色食品3个基地4万亩、标志性农产品3个基地17万亩、功能性农产品1个;连年举办樱桃文化节,有效提升了绛县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山楂、樱桃出口日本、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该县启动总投资67.12万元的益农信息社建设工程,共建设益农信息社164个,其中标准社49个、简易社115个;与全国60万个行政村的益农信息社联网运行,形成农业大数据,向农村、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推送信息,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在“清”的方面,该县出动多台机械设备,发动7000人次,对路边、村边、房前屋后“四堆”及垃圾开展集中清理;充分发挥各乡镇垃圾集中处理点的作用,初步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截至目前,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500吨、河道沟渠垃圾710吨、农业生产废弃物700吨,清理卫生死角685处。

——在“拆”的方面,该县先后清理乱搭乱建35处、乱贴乱画280处、乱堆乱放3300余处,清除广告牌300余个,规范临时摊点200余个,签订责任书1600余份。目前,园区道路和公路沿线违建正在有序拆除。

——在“改”的方面,该县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能、改房、改厕,实施污水管网和农村饮水管网改造工程,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提升;持续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和“厕所革命”,累计改厕4000余户;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培育村民健康文明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种”的方面,该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1800亩,完成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96万余株;各乡镇完成通道绿化110.9公里,其中新建55.2公里,提升55.7公里;完成园林村绿化34个,其中新建16个,提升18个;在荒山荒沟荒坡大力发展经济林,栽种连翘、花椒等经济林9000余亩,有效提高了林木覆盖率。

——在“建”的方面,结合县域实际,该县出台了《绛县2020年春季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绛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行动计划》等,不断完善各项监督考核机制,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与此同时,借助“美丽乡村试点县”建设,该县实施了5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完成了13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新申报确定了15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通过示范引领和带动,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美丽宜居乡村正在逐步建成。

以乡风文明为保障

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该县坚持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组织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该县积极开展新乡贤推选、文化礼堂建设、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星级文明户”创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等活动,持续释放农村精神文明力量。以“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的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引领家风、带动村风、文明乡风”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共评出星级文明户14658户,其中五星级文明户3699户,年底实现20000户挂牌上星目标任务。通过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绛县的城乡面貌有了改观,村风乡风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该县打造了以郝家窑村为代表的融产业示范、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产村相融、文旅结合的示范样板。沸泉村、白家涧、焦家涧、迴马岭、磨里村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成为该县及周边乡村旅游新亮点。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该县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持续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

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以夯实“三基建设”为重点,该县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该县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该县积极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和各级调解组织建设及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共聘请专职调解员16名、兼职调解员800余名,并分别向县法院和县信访局派驻专职调解员,分期分批对40余名心理服务咨询师和全县网格长、调解员共600人开展主题培训,使得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以夯实综治工作基层基础为主线,以推广“综治办+综治信息系统+N”“一村一警”“两会一队”模式为着力点,该县不断提升综治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矛盾风险隐患能力,县级财政列支90万元用于三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升级改造。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

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该县改扩建设立了县直初中山冲分校,实验三小、政府幼儿园二园建成使用,新建高中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新建两所农村幼儿园;对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改造,确保满足农村学生寄宿就学需要;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14名,通过特岗计划补充乡村教师50名,乡村教师数量不足、学科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按照乡镇补贴发放标准,为工作在乡村的在编在岗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

——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管理一体化。郝庄、冷口、卫庄、陈村、大交等5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及周转宿舍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全县90%的村级卫生室在面积、设备、人员上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所有县级医院分片组团对口支援各乡镇卫生院,实现对口支援全覆盖。

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标准。为全县65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增发5元养老金;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先后实施“煤改电”1012户、“煤改气”355户,取缔“散乱污”企业257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绛县贝佳月嫂”和“绛县苗木嫁接”两个劳务品牌,建立畅通的劳务输送渠道,使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

以脱贫攻坚为抓手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近年来,该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来抓。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实施43个贫困村产业扶持9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同时,同步推进非贫困村2978户享受“产业到户”,发展各类特色种植养殖业,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全力推进易地搬迁,设置9个集中安置点,“十三五”期间全县易地搬迁4008人,搬迁任务全部完成;拆旧复垦354.5亩。例如大交镇的续鲁峪村,在镇中心建立了43亩的移民新村,在对老村进行拆除复垦的基础上,利用原生态山水招商,打造乡村旅游。积极推进金融帮扶,加强金融服务,发放小额信贷3699.61万元,贴息66.85万元,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成立推进消费扶贫领导组及办公室,引导农村第一书记开展服务保障,认真做好贫困群众技术培训、产品质量监测追溯等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价格公道合理。截至目前,该县依托绛县百惠商贸等商家累计销售贫困户农产品价值572.6万元。积极推进教育扶贫,对51名今年被二本B类及以上高校录取的大学生,每生给予一次性补助5000元;对全县高考文、理科成绩第一名的学生各奖励1万元;对总分600分以上的5名学生各给予5000元的奖励,对600分以下被985、211高校录取的15名学生各奖励2000元;对326名中职、大专生实施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帮扶。积极做好各类保障,推进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全县贫困户中享受农村低保3089人。加大医疗救治帮扶力度,救助贫困户452人次159.7万元。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兜底保障535人。同时,该县采取组织民营企业定向招聘贫困人员、优先采购贫困户农产品、定点帮扶、捐资助学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沉,促进各类帮扶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实现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目前,全县3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791户18294人实现脱贫。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

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该县重点实施了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农村5项改革,农业科技增量改革确立了30个改革试点,建立起农民与科技人员利益联结机制;农村宅基地改革已拆除185户154.5亩的废弃宅基地,用来建设种植园、小游园,这一模式正在全县大范围推广;村社一体化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改革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打造了郝家窑乡村旅游、上吕富硒种植、迴马岭红色教育等集体经济示范村40余个,带动18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全部破万元,其中破5万元的村达到108个,占比达57.41%;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改革扶持引导生产、销售、农机等相关的成规模的合作社划片分类、功能互补、抱团发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71个村的清产核资摸底工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如期全面实现小康。下一步,绛县县委、县政府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持续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真正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绛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