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闫义定:把烧火柴变成“钱串串”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9-10

记者 乔 植 通讯员 王志英 雷永元

盐湖区南部的中条山上,草多、树少,石多、土少,漫山遍野的野生皂角丛一直以来都是农民取之不尽的烧火柴。

七八年前,闫义定退休回到家乡盐湖区南城办西姚村,成立了山西绿源春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这些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历经艰辛,把野生皂角灌木丛变成了乔木皂角树,为山老区农民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摸索出4条经验

开创了“灌改乔”先河

把野生皂角灌木丛改造成乔木皂角树,主要办法是“嫁接”。但不少专家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却是“根本不可能”。原因是“野生皂角灌木丛和乔木皂角树亲缘关系远”。闫义定却不信这个邪:“关系远,不是没有关系;成活率低,不是没有成活率。哪怕只成活一棵,我们就要把‘根本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消极思想,进行积极探索!”

不被所谓的“定论”吓倒,要有锲而不舍的科技攻关精神。这就是闫义定的第一条经验。

经验二,接穗必须进行特殊处理,即“蜡封”。

经验三,品种必须进行严格选择,因为品种不对路,第一成活率低,第二会出现“小脚病”。

经验四,嫁接时间必须在春季,而且必须在砧木发芽前后短短的半个月内。

在技术难关攻克后,闫义定和他的团队成功嫁接乔木皂角树3000余亩。其中,挂果面积五六百亩,开创了“灌改乔”的先河。

育成7个新品种

编写出一本科普图书

现在,闫义定和他的山西绿源春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已经和山西省林科院郝向春、韩丽君联合培育出了“帅丁”“帅荚一号”“帅荚二号”3个皂角良种,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通过了品种审定;同中国林科院林富荣、郑勇奇等专家教授联合培育出了4个国家级品种,即河东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已于2019年通过了品种审定,创造了“育种之最”。

闫义定与他的公司还对新品种的整形修剪、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开展全方位研究,经过反复实践,编写出一本科普图书《皂荚栽培管理技术》,解决了农民在该领域的一系列技术管理难题。

研发深加工产品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为了充分发挥皂角树的价值,闫义定和中国日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永强教授及南风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王泽云联合,成功开发出“皂液”提取工艺技术,进而又以“皂液”为基本原料,开发出洗衣液、洗手液、沐浴露、果蔬洗洁精等产品。不久的将来,以皂角为原料的绿色洗涤产品,将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

由于产品对路,三方面效益均获丰收:在荒山荒坡上栽种皂角树,3年挂果、5年见效、7年实现亩收入3000元至5000元,经济效益颇丰;皂角林有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消除噪音污染、释放负氧粒子、防风固沙等功能,生态效益颇丰;在荒山野岭上进行“灌改乔”,是一种基本没有成本的脱贫产业,很受种植户欢迎,社会效益颇丰。

目前,闫义定已有100多亩苗圃,年产成品苗四五十万株、接穗40多万个,已在本地和省内外,特别是贵州、宁夏、北京、海南等地栽种二三十万亩。

由于闫义定和他的山西绿源春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在“灌改乔”和脱贫攻坚战役中贡献突出,省林草局还把山西绿源春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定为“皂角‘五位一体’示范基地”,鼓励公司以西姚村为中心,引领和带动全省皂角产业尽快上规模、上台阶、上水平,做大做强全省的皂角产业。

荣誉接蹱而来。绿源春公司先后被盐湖区委、区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企业”等称号,被市科技局授予“运城市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称号,被山西省林草局授予“山西省经济林示范园”等称号。闫义定个人也被授予“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新闻媒体曾予以报道。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