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崇尚节俭好传统 河东先贤堪表率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秦建华时间:2020-09-08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节约、节俭这一传统美德却逐渐在社会上受到漠视,铺张浪费现象并不鲜见。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谆谆告诫全党、全军与全国人民:“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其实,节约或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根植于河东大地,在尧舜禹时代就业已形成,在随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又被河东儿女进一步发扬光大。这在众多名人的家风家训中即可窥见一斑。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在《尚书·大禹谟》中,虞舜赞美禹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是说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完成治水大业,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而居家生活却朴素节俭,乃天下贤能之人。

可见,节约、节俭在尧舜禹时代,就作为一种美德被极力倡导,并成为衡量贤能之人的基本标准。

居家勤俭 谨身节用

闻喜的裴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曾风光无限,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14位中书侍郎、55位尚书、44位侍郎……真是将相林立,公侯满门,令人艳羡。

那么,裴氏家族为何长盛不衰?答案则极其简单,乃归结于裴氏家族有良好的家训与家风。

而在裴氏家训中,节俭思想占有突出地位。它要求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居家勤俭”,因为“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它要求每个家族成员必须践行“谨身节用”,因为“秃惰奢靡,祸害无边”。

以俭立名 以侈自败

夏县人司马光,为官清廉,文章传世。其《训俭》《家范》堪称中华传统家庭教育的“范本”,历来被奉为修身治家之经典。

在司马光任宰相时,他的俸禄颇为可观,可他生活却依然俭朴。他将俸禄支给贫困亲朋或者替公家购置办公用品,对自己则近乎严苛。司马光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居所极其简陋,并辟一地下室读书。其时,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阳,宅第豪奢,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司马光在《训子孙》中教育后人:“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他还语重心长地说:“俭,德之共。侈,恶之大也。”

节约一事 最为美行

闻喜人赵鼎(1085~1147),宋高宗时著名的政治家与文章大家,曾被列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赵鼎的《家训笔录》写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其内容共有三十项,侧重于对家庭成员日常行为的规范,翔实地告诉子女族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其中,第二十九项写道,“古今遗法,子弟固有成书,其详不可概举,惟是节俭一事,最为美行”。并要求“司马温公《训俭文》,人写一本,以为永远之法”。

节俭朴素 人之美德

万荣人薛瑄为明代理学大师,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家训《诫子书》,被列为中国古代家训名篇。

薛瑄之所以光明俊伟,流芳百世,与其良好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其家风可概括为孝悌为本,勤俭持家,修身自律,廉洁奉公。其中的“勤”与“俭”,薛瑄在其诗文中多次强调。比如在《读书录》(卷七)中,他情真意切地写道:“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他谆谆教诲子女把节俭视为美德,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