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恩师陈志宏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10

周永安

我是1962年至1965年在原万荣县孙吉中学(现归临猗县)上的初中。当时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大幅度减少了初中招生名额,孙吉中学也由原来每年招生3个班,减到只招1个班,班里仅有45名同学,我万分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如今我已年近七十,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那时学习生活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已成为我人生中一段无法淡忘的宝贵经历。

那时,我们全被编入了19班,陈志宏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三十出头,刚从运城冯村中学调来。他很有上进心,一心想把我们班带好,教育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乐于吃苦,发奋学习,在各项任务中力争上游。

班主任的性格就是班级的性格。全班同学感受到了陈老师的良苦用心,更加团结奋进。广播体操比赛、歌咏比赛、文艺会演、支农劳动,我们班门门第一、次次第一,让其他班级望尘莫及。

陈老师学识渊博,不时有诗作在刊物上发表。他教我们语文课,课堂上的他风趣幽默、旁征博引、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同学们常说,听他的课就是一种享受。对于学好语言、写好作文,他说一要多读书、多思考,秀才不怕衣服破,就怕肚里没有货;二要多动笔、多写作,要耐得寂寞,肯下苦功。

在陈老师的启示和带领下,我们班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但有些同学却出现了偏科现象,学习数学时渐感吃力、成绩下滑,个别同学甚至产生了畏难情绪,有了辍学念头。陈老师发现这一苗头,立刻找这些同学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学好数学。一年元旦,陈老师写了一首元旦献词,在全校庆元旦大会上诵读,其中有一句是“英雄的词典里找不着难”,同学们牢记心头,有的还将其作为座右铭贴在宿舍床头。

1963年,全国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陈老师讲,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陈老师的感召下,学习上,同学们发扬雷锋“钉子”精神,惜时如金,肯下苦功钻研,成绩不断进步;生活上,同学们学习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课余时间帮老师抹煤片,哪个同学病了,大家争着为其打水领饭,全班同学亲如兄弟姐妹。

在龙口夺食的麦收时节,同学们年年都到附近农村帮忙割麦。在上级安排下,1963年秋末,我们班同学步行10公里,到薛公村帮助村民收棉花、拔棉花柴。1964年种麦前,我们又去西里村帮助生产队送大粪。一辆破旧的平车,满满一车臭气熏天的大粪,对稚嫩的初中生来说,真是难上加难,但大家不言苦、不说累,争先恐后。

1965年升学考试,孙吉中学迎来建校以来最好成绩。37个同学参加中考,35个被上一级学校录取,名列全省之冠,为孙吉中学校史上写下光彩的一笔,学校也因此得到省教育厅的好评。

三年的初中生活,短暂艰辛却充实,为我们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离开校园后,同学们勇于吃苦、不怕困难、乐观向上,人人都在自己的工作中奋发努力,为社会发光发热,谁也没有忘了我们的领路人——陈志宏老师。

与陈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像在昨日一样。难忘这份深厚的师生情,难忘这份真挚的同学情,难忘这段苦中有乐的激情岁月。想来我们19班的同学如今也与我一样两鬓斑白了,见面不易,唯愿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今生能遇见陈老师,能与同学们相遇相识,是我莫大的荣幸。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