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西兰冯浩《中国农民原贵生》读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10

王振川

原贵生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人物,党的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他同时也是一位新闻人物,其先进事迹在众多媒体都有丰富的报道。要撰写他的个人传记,应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搜罗报纸,裁裁剪剪,固然可以很快成型,但这样既没有意义,也没有可读性。作家王西兰和冯浩撰写的《中国农民原贵生》,从时代背景、家庭背景入手,花大篇幅描写原贵生的成长史,给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让人从深层次理解了原贵生这一典型人物。

古人曾用“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句子,形容昏庸无能的君主。现代人也用“巨婴”这个词,形容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青年人或成年人。衣食优裕的生活,固然能给人带来大量的幸福感,但同时也会让人拒绝成长。反过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是另外一种情况,晴天霹雳似的生活突变,可以打垮很多人,也可以造就很多人。原贵生,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河津市龙门村,位于秦晋两省交界、禹凿龙门的黄河岸边,古代曾是一个繁荣的大渡口,上世纪初变成了贫穷落后的农村。原贵生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大家庭,生活清苦,但同时也抱有希望。祖父是技术高超的车把式,父亲是精明能干的生产队长,他本人则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父亲在八队干得很好,被特意调到六队,去带领六队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由于工作辛苦,积劳成疾,父亲在原贵生14岁那年不幸去世。

父亲是优秀的生产队干部,给年幼的原贵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榜样,但他的过早去世,却击溃了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原贵生被迫辍学务农,赚工分养家。母亲坚持了四个月之后,带着幼弟改嫁,以减轻这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一年之后,能干的祖父也因病去世,原贵生兄妹的家庭地位再一次降低。

二叔承担了主要的家庭责任,但他只是一个能力有限的普通农民。要管自己一家几口人,要管老母亲,还要管大哥留下的三个孩子,负担沉重,对原贵生兄妹三个,自然不可能有太多的好脸。原贵生要做的,就是拼命劳动,加倍努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价值,保护更幼小的弟弟和妹妹。

作家王西兰比原贵生大几岁,冯浩比原贵生小几岁,两位作家都有丰富的农村生活阅历,在以往的写作中,也都以农村题材见长。他们根据原贵生的个人讲述,结合自己对农村社会的深刻体会,用好几章的篇幅,详细描写原贵生14岁到17岁的心灵苦难史。

原贵生和二叔一家的关系十分复杂。他上北山拉煤,二叔给他买了新胶鞋,颇有爱护之意;他拉石头少卖了一块钱,二叔就翻脸打人;他给家里拉了过冬的煤渣,二叔感念侄儿的辛苦;小姑给他带来几个玉米饼,想在灶上热一下,却遭到二婶的刁难嫌弃。

大家庭里头的眉高眼低是说不清楚的,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贫穷。原贵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忍耐了三年,经历了痛苦,也获得了磨炼,如同上了一次另类的大学,早早地就看透了人间冷暖。后来当干部、办企业,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经历各种重大考验,他出色的能力,应该都是少年时代磨炼出来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国家治理黄河,招募劳力,年龄不足的原贵生混了进去,为的是多挣几个工分和补贴。他在工地积极表现,很快就脱颖而出,受到领导关注。王西兰和冯浩两位作家在这一段重点写了另外一个细节:治黄工地工作繁重,体力消耗很大,原贵生刚开始不明情况,一天就吃完了一个星期的馍馍,到后来只能忍饥挨饿。见别人吃好的,自己馋得慌,就每天过河到陕西摘洋槐花吃。吃到最后,把自己都吃出病了。

治黄工地的优异表现,给原贵生带来了新的机遇。他被抽调到绛县五四一工地,参加国家另一项重点工程,收入和待遇更好了一些。在绛县,他不仅受到了领导的关注,还差点被房东招为上门女婿。

青年时代的原贵生,虽然还没有摆脱贫穷,但已经是崭露头角的优秀人才了。回村之后,他受到关注和培养,当了民兵突击队队长,承担各种艰难的生产任务。学校缺老师,只上过完小的他又被选派过去。文化水平不够,教学经验没有,他就去另一个村拜师学习。很快,他带的班级成绩优异,他也成了合格的民办教师。几年之后,他被任命为八队的生产队长,走上了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岗位。原贵生让群众拆了家里的土炕,挖炕土做肥料,提高红薯的产量,保障各家有吃的。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他敏锐地看中了学校厕所里的茅粪,带着大家挑粪拉粪。为了抢在别的生产队之前干完,年轻力壮的原贵生直接跳进粪坑里干活。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种高雅的句子用来形容挑茅粪的生产队长好像有点违和。但同样是生产队体制,有些人当队长大家就要挨饿,原贵生当了队长,粮食产量就上来了。这就是人才的不同,干劲的不同。

在改革开放来临之前,原贵生就已经是一位优秀的农村干部,在各个岗位上都干出了优异的成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贫穷的龙门村很快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两位作家写到了一个细节,原贵生的祖母烙了油旋饼给大家吃。现代人只知道油旋饼好吃,不认为它有多珍贵。但以前吃口热玉米饼都要看人脸色,现在,老祖母清闲的时候,可以烙几张费面、费油、费工的油旋饼,对原贵生来说,自然就是天堂一般的享受了。

从原贵生的个人成长史来说,吃到油旋饼,就意味着苦难生活真正结束了。贫穷的龙门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一定会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但龙门村又迎来了它的特殊机遇:国家兴办铝厂,征地补款。村里利用这笔资金,兴办集体企业,走上了工业化之路。作为村干部的原贵生,从骨干力量逐渐成长为全村的带头人,从办一个厂到办企业集团……这些细节,书的后半部分都有详细描述,读者可以从容领略。从洗涤心灵、感悟人生的角度讲,笔者认为,此书的前半部分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可以反复品味。

《中国农民原贵生》最终能荣获赵树理文学奖,正是因为它写好了原贵生特殊的成长史。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