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美丽乡村东苏冯振兴的秘密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06

本报记者 苏黎原

村外,大棚里葡萄藤摇曳多姿,一座5000吨的超大果库主体已经完工;村内,长了十多年的雪松挺拔在巷道两边,一排排二层小楼整齐排列,七八个村民在广场边的石亭下打牌休闲。6月20日,雨后初霁,万荣县南张乡东苏冯村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故事。

党支部“四常”建设坚强堡垒

东苏冯村是一个小村,全村5个居民组351户1583人,其中党员51名。村子虽小,名气颇大。外界评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水朝2000年当选村委会主任,特别是2003年兼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村里的落后面貌、推动了这个小村庄的崛起。

陈水朝却有不同的看法,说功劳都来自党支部:“多年来,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后,我们的工作都是围绕这20个字来开展的。”

如何让村民对党支部的工作心服口服,东苏冯村党支部做到了“四常”:一是支部会议常态化。每月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合召开会议,大事小情专题研究,让支部不缺位。二是党日活动常态化。每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比如在2019年美丽乡村工程竣工揭牌仪式上,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中,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三是群众大会常态化。每年由村党支部召开群众大会,汇报当年工作,通报下年打算。四是实事工程常态化。多年来,村里投资近3000万元,坚持给群众办实事好事。

第四个“常”要多说几句。2018年,东苏冯村借全县大兴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投资1830多万元,硬化全村大小巷道,修通排水系统,方便群众安全出行。2019年,栽植高杆月季、藤本月季、油松、桂花、海棠、竹子、芦苇等,投资150余万元进行高标准绿化升级。建起全县第一个村级污水处理站,率先进行“厕所革命”,生态环境上档升级。在产业发展上,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绿圣源公司,高标准建设“两库一园一市场”,即果库、农机库、葡萄园、田头市场,特别是在大田葡萄的基础上,发展大棚葡萄220亩。

通过“四常”,村党支部的工作渗透到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党员群众都能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力量,自觉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共同事业中来。

“没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是建在沙滩上;没有党的领导,乡村振兴就没有灵魂。”陈水朝感言。

党小组延伸触角带好“六会”

党的领导还在于协调各方,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发展的积极性。

多年来,东苏冯村党支部在文明实践志愿者协会、红白理事会、诗联学会、产业发展协会、戏迷协会、锣鼓舞蹈协会等村级六大协会中建立党小组,陈水朝兼任各组组长,督导每个组的发展,可谓一竿子插到底,把党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 

“亮出一片丹心,转山转水,携德为伴,英才犹有飞云志;平添几分乐趣,铭心铭远,择善而行,鸿鹄常怀古耿情。”这是诗联学会党小组的党员许京华在村民丁志亮、许转英夫妇为儿子办婚庆时撰写的一副喜联,是他的得意之作,当事双方都很满意。

村里的红白事,诗联学会党小组的党员们大显身手。许京华作为农民楹联专家,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联活动中获铜奖,多年来给村里写了1000多副楹联。而像他这样的写联能手,诗联学会党小组里还有好几个。“不能说不讲团结的话,不能说封建迷信的话,党小组对诗联学会的监督很严。”陈水朝说。

在产业发展协会,针对新发展的122个葡萄大棚,党小组的每名党员对口帮扶、挂牌督战,确保大棚产业发展始终在党的引领下进行,确保把这项富民工程办成办好。“我对口帮扶10户12个葡萄大棚,平均每两天到各个大棚转一次,发现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立即联系技术员解决。今年,张兆先、丁永春、许来珠等好几家的大棚葡萄长势都挺好。”73岁的老党员孙建臣自豪地说,“一名党员干一件事,51名党员就能干51件事,小事干好了、干多了,就能积累成大事。”

过去,党小组的任务基本上就是收收党费、搞搞学习,有些流于形式。现在,党小组建在六大协会里,工作扎实得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同做一件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党员强“三有”发挥先锋作用

无论有无职务,党员都是东苏冯村的中坚力量。为充分调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村党支部主要抓了“三有”。

通过网格化管理,让党员有位。党支部根据党员分布情况,把全村分成50个网格,每个党员各管一个网格,环境卫生、红白事管理、文明创建、拆违治乱等各个方面都要服务好管理好。在东苏冯村的每个巷口,都有一张公示牌,标注着网格化管理内容及包联党员,方便群众有事随时联系、解决问题。

通过党员责任林,让党员有为。大规模绿化工程结束后,面对管理上的问题,村党支部专门设立党员责任林,由全村51名党员分段包干,并明确指出,包干不是党员自己干,而是督促所在区域的群众干,既减少村里的投入,又有效发挥党员的作用。

通过党员志愿者,让党员有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党支部组建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019年投资800万元建设“梦之苑”文化广场,党员自发捐款280万余元,先后开展环卫服务、产业服务数十次;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陈水朝自掏24000元购买了新鲜蔬菜、消毒液等,全部由党员志愿者定期发放给群众。

“疫情发生后,哪次志愿者服务,我都没落下。”党员许世伟说。那段时间,他总是开着三轮车拉着各种物资,到一户村民门前就敲敲门,把物资放在门口,让村民开门自取。村党支部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有效缓解了村民的买菜难题。

党员以志愿服务诠释着正确的“三观”,感召着广大村民。

弘扬优秀文化提升村民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有广场、有绿化、有网络,道路畅、学校美、住房好,住在东苏冯村一点不比城里差。对党支部来说,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是抓紧补上村民文化素质的差距,让大家更加自信。”陈水朝说。

2015年,村党支部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幼儿园和小学,配有中央空调、计算机网络、校车等,实行高标准绿化,完全可以和县城学校相媲美。正是“小学堂内书声琅,幼儿园里欢声盈。华夏希望,教育先行,斥资千万育后生。”东苏冯村《梦之苑赋》盛赞此事。

这两年,村党支部开设了国学讲堂、文明实践站,邀请山东大学儒学研究院前院长颜炳罡教授及弟子,以《颜氏家训》为主要内容来村讲学,涉及勤俭持家、打理家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仁爱处事、邻里包容等内容;在广场边设立“约规园”,将党章、党纪、宪法,历代家训典范等铭刻其上;为每条巷道重新命名,立德巷、立功胡同、知礼胡同……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芒。

每天早上6:30到6:50,晚上7:00到7:30,村大喇叭定时开播,讲国学、放红歌,让党员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学洗礼。每天,伴着晨曦和晚霞,《东方红》《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响彻东苏冯村。

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着人心。

巷道铺油路、搞卫生,党支部号召党员义务帮忙,结果不但党员来了,群众也积极参加,人越来越多;村里唱大戏,戏散后2500多个座位,党员群众齐上手,一个不差收回仓库,半个小时广场清扫完毕;村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顺,守望相助传古风……

“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成败在干;以文化人,以德服人,以善立人。”在东苏冯村村级活动场所内,墙上写着村党支部的工作理念。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党组织领着干、党员抢着干、群众比着干的乡村振兴道路上,东苏冯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