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09
在孔子那里,广义的“仁”是一个全德之辞,几乎可以概括所有的德目;狭义的“仁”是五常之一,是以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为主要内涵的道德情感、道德规范、道德品质。
“仁”有一个核心就是“爱人”。孔子强调,仁爱“必由亲始”。家庭中的亲爱,是人最早形成的爱心。亲情之爱孕育了对他人的仁爱之心,“爱人”就是孝悌之心的外展与扩充,即孟子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情感,“爱人”则是这种情感的外显,它必须通过显示于外的行为表现出来。因此,“仁”的内涵还包括“忠恕之道”。朱熹解释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是积极一方。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作为“为仁之方”的行为模式,即自己所追求的、希望得到的东西,应当积极使别人也同样得到。“恕”是消极一面。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当你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影响时,必须考虑它的后果是否能为他人接受。可以说,“立人”“达人”,都是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忠”;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就是“恕”。曾子在概括孔子之道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实践仁德要从自己做起,从当下最切近的事情一步步做起。(《中国纪检监察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