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08
春秋时期有一位贤母敬姜。
有一日,敬姜见儿子公父文伯放学回家时,朋友随他进了堂屋,捧着剑对他立正,所施行的礼节如同侍奉父兄一样。
敬姜认为这是儿子骄傲自大、不求上进的表现,对他说道:“昔日武王脚上系袜的带子断了,他环顾左右,不好意思让别人结袜,自己弯腰俯身系上。”接着,她又举出周公、齐桓公,周公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一食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捉发”,他还拿着礼物到庶民间拜访了七十多人;齐桓公有三个诤友、五个谏臣,还有三十个人每天都能指出其过失,因此能成就霸业。
敬姜认为这二圣一贤尚且甘居人下,所结交的都是比自己优秀的人,而儿子年纪轻轻、职位低微,结交的都是不如自己、可供使唤的人,这只能使孩子越发骄傲,而并不能使其有所长进。
文伯向母亲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也”。
文伯后来做到鲁相,敬姜犹纺麻不辍,文伯说:“我们这样的人家,母亲您还要纺麻,别人恐怕要笑话我了。”
敬姜不以为然,让儿子坐下,教导他:“从前,圣王选择贫瘠的土地安置百姓,让他们从事艰苦的劳动,因为无所事事便会滋生邪恶,泯灭善良。在劳动中,人们体会到什么是正义,从而心向往之。那时,无论大夫平民,也无论男女,都要做出成绩,有过失就要受到惩罚,这是先王的训诫。我希望你一定不要废弃先人的传统,而你却有为什么不自己图安逸的想法,我真怕你父亲的基业被你葬送了。”
敬姜反对儿子好逸恶劳,认为勤劳俭朴有助于培养良好德行,这一点连孔子也要求“弟子志之”,让弟子们记住敬姜的话。(《中国纪检监察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