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纪念运城撤地设市20周年特刊】由大到强步履疾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范 娜时间:2020-06-08

今年小麦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高志勇 摄

舜耕历山、后稷稼穑、螺祖养蚕……这些曾发生在河东大地的历史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自古以来,运城就是一座农业城市。撤地设市20年来,运城人民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本着“实干”“创新”“拼搏”的精神,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供给能力,使运城这座传统农业大市在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转型跨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年耕耘,20年发展,纵观20年来运城农业的发展史,就好似看见一个挑着“金扁担”的现代化农民正由远及近、步履铿锵地向我们走来。

面积稳定 产能提高

坚守粮食不动摇

初夏时节,风吹麦浪。

步入万荣县荣河镇,一股小麦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此时的乡村,收割机的轰隆声、三轮车的蹦蹦声、老百姓喜迎丰收的笑声,共同奏响了一曲丰收的乐章。上范村村民范作孝正在地头开心地忙碌。

范作孝家有3亩麦地,提起收麦,他非常感慨:“2000年的时候,收割机在我们这一带还没有普及,我们收麦还是传统的以人为主,割麦、运麦、碾麦、扬麦……从收麦到麦粒晾干装进囤里,需要10天时间。在2010年左右,联合收割机慢慢普及。直到这几年,老百姓才完全接受,现在3亩麦地不到1小时就收完了,而且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装袋、秸秆打碎还田等流程。”

20年前的传统收麦场景早已成为过去式,如今的运城,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科技正交相辉映。

运城素有山西“粮仓”之称,全市耕地保有量825万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是全省的产粮大市,为确保全市乃至全省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数据显示,2000年,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5.66亿公斤,到2019年,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6.5亿公斤,是2000年的1.7倍,年均增长2.8%,居全省第一。

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为区域发展的最大亮点,积极打好现代特色农业牌,提出了全市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对于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运城面粉”区域公用品牌,从树立新观念,打造硬品牌,培育大企业,推广新技术,开展大宣传五大方面统筹发力,把“运城面粉”品牌擦亮打响。

“运城面粉”是继“运城苹果”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又一区域公用品牌。全市逐步推进小麦种植、加工、储运的标准化,将“运城面粉”打造成为新的国家级地理品牌。

撤地设市2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2001年到2010年,中国农科院、省农业厅、市政府联合举办了9届“运城市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展销会”,在全市展示展销新产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运城市先后被列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农产品出口平台,在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转型跨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标准化生产 产业链提升

运城水果红天下

20年来,苹果在运城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祁超群是芮城一名果农,他和他的果园的故事是运城果业发展的缩影。

运城苹果大面积栽植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21世纪,多数果园出现了树形过大,密闭严重的现象,加之管理技术粗放,致使果园效益不高,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08年,祁超群承包了居民组栽植于1994年、树干已出现严重腐烂的10亩果园。2009年冬,适逢芮城县果业发展中心在全县推出以间伐为主的十项标准技术,以解决市场果品的高质量要求和果业粗放生产之间的矛盾。

刚开始,祁超群想不通,“都锯完了,拿什么结果?”通过培训学习、外出参观,祁超群的观念慢慢改变,10亩果园的果树由500多株间伐到了270株。

“间伐后,产量一年比一年好。”祁超群高兴地说,间伐前,一亩地大年时苹果产量在1000多公斤,每年能收入四五千元。间伐后,不分大小年,年年都结果,有一年他挣了12万元。由于管理得当,加上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他的苹果出口到了国外。

撤地设市20年来,运城果业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运城年产果品228万吨,符合出口标准的还不到1%。经过全市果业人的不断努力,到2019年,全市建成出口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区72个,认证出口注册果园222个,出口认证面积34万亩;9个县(市、区)被授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运城苹果、桃、大樱桃出口量分别占到了全国的21.9%,28.7%和28.6%。

2016年以来,我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累计吸引28个国家或地区的5000名客商共襄盛会。人民日报、CCTV-1《新闻联播》、CCTV-4《今日环球》对果博会进行了聚焦报道,提升了山西果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7年,省委、省政府将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三大战略之一,以果品出口倒逼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提升,推动运城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据运城果业发展中心调查的有关数据显示,运城果品的种植面积、产量、农民人均水果收入分别由1999年的256万亩、214万吨、610元,发展到2019年的330万亩、550万吨、4000元,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贫困降为千余人 发生率降至0.04%

“整市脱贫”梦成真

周玺杰是垣曲县古城镇上圢坂村村民,2014年,27岁的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一家四口和父母、兄弟挤住在两间黑石窑洞、两间破平房里。因结婚而债台高筑的他,不得不丢下妻儿老小外出务工。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场车祸,使他的双腿受伤,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当年,陷入困顿的周玺杰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驻上圢坂村帮扶队因户施策,引导“因学、缺技术”致贫的他参加了焊工培训,让他务工有了保证。

为了让周玺杰既能在县城务工,又能照顾家人,辅导孩子学习,驻村工作队根据他家的实际困难,按照易地扶贫搬迁规划,2019年年初,帮周玺杰一家搬到了垣曲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晋海花园小区。周玺杰一家四口住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楼房,就业安置、孩子入学等问题也都得以解决。

挪穷窝,换新颜。周玺杰动情地说:“感谢脱贫攻坚好政策,给了我依靠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我相信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农村的发展肯定会大变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农村群众脱贫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5%,实现了全市所有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贫困县如期摘帽、整市脱贫的历史性目标。在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我市位居全省“整市脱贫类”第一名。

截至2019年年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34.1万人降为177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1%降至0.04%。平陆、万荣、垣曲进入摘帽退出程序。新建的3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竣工,搬迁1.7万人。“十三五”易地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在运城近年发展中,脱贫攻坚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描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我市正式展开。在这次改革中,全市成立了5043个经济合作社(联合社)和10616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社),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村级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已有2650个,达到88%。

近年来,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设施农业、乡村旅游、休闲采摘、农村电子商务等“三产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代表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帮我们实现了从农村脱贫迈向乡村振兴的伟大跨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