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情感讲述>

范仲淹的“神来之笔”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05

公元1050年,北宋两浙地区发生饥荒,灾情发展很快,出现了“殍殣枕路”的悲惨景象。更令人担心的是,粮价失控,迅速上涨到每斗120文钱,超过了原来的3倍。如何应对此次大灾,是摆在范仲淹面前的一道考题。

按寻常思维,以稳为先,必先以强硬措施压制粮价,然而范仲淹反其道而行之。一是主动涨价,将杭州官方粮价提升至每斗180文钱,比当时的市场价足足高出50%。二是主动告知,派人出城广而告之,迅速向周边市场扩散杭州粮价偏高的特大新闻,到杭州卖粮有利可图成为坊间共识。三是沿江求粮,散布消息的人主要沿江而行,两浙是漕运重地,沿江多有粮物仓储之备,消息精准投放,很快收到了良好效果。远近商贾闻利而动,不分昼夜地向杭州运粮,粮因价而多,价因量而降,民因足而稳,保障了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平衡,为救灾创造了扎实基础。

此举看似神来之笔,实则是对两浙地理民情了然于胸的结果。江浙久为富庶之地,民间广有余粮,缺的是调度有方,造成局部严重供应不足。范仲淹应对灾情,不仅祭出价格利器,还“发粟及募民存饷”,一方面有序发放官方储备,另一方面募集民间粮物,“为术甚备”,多管齐下,考虑周全,有效缓解了杭州灾情。

(《学习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