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人读书为何摇头晃脑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27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高考”。

“科举”为分科举人(选拔人)之意。隋文帝杨坚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杨广爱好文学,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是后代科举考试文字的开始。后又设明经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看影视作品时你会发现,描写古人读书的镜头,总是一边念一边摇头晃脑,让人很费解,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古人读书可以叫诵读,也叫吟诵,声音抑扬顿挫,很美。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读书的人往往不知道怎么断句。于是在读书的时候就晃头晃脑地用肢体的摆动节奏附和一下,便于断句和记忆。

古文讲究韵律,就像音律一样,入神时自然击节踏足、摇头晃脑。所以,读书时摇头晃脑可以增强节奏感,使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摇头可以解除疲劳,防止或缓解颈椎病。读书很辛苦,古代人参加科举,那可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现在的高考难多了,读书的用功劲可想而知。摇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古代主要以毛笔书写,即便是印刷,字也比较大,跟当今动辄“万卷”、字体又小不同。古书的阅读顺序是由右及左、由上及下,念书的时候就会来回晃。

此外,古人读书有时也是表演,摇头晃脑可以丰富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以至于增加美感。(《南阳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