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2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大家的绿化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翻阅史册,不难发现,许多历史名人都与树有着不解之缘。
西周时,有位名将叫沙俊其,此人武艺高强,骁勇善战。
沙俊其每打一次胜仗,就令军士“人种一树,以庆武功”——以栽树来庆功,古今尚无先例。后来,他连抓到了俘虏,也令他们去栽树,以至于他率领的军队形成了“庆功栽杨”的庆功习惯。这种习惯影响颇远,许多诸侯国都效仿了这种一举数得、别出心裁的庆祝形式。
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医术高明,乐善好施。
董奉隐居庐山期间,为贫苦百姓看病,从来不取分文,只要求病人病愈后按病情轻重,在他住所前后栽种杏树,重病者栽五株,轻病者栽一株。数十年光阴,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每当杏熟,董奉就用杏子来换谷米救济贫民,人们称这片杏林为“董仙杏林”,后人遂以“誉满杏林”称颂医家。
三国时为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他把自己栽种八百株桑树作为子女生活的来源,为子女生活作长久安排。一代名相,两袖清风,死后留给子孙的唯有自己栽种的桑树,令人不胜感慨。
宋代改革家、诗人王安石对种竹、植桃、栽柳极感兴趣,赋有诗句:“乘兴吾庐知未厌,故移修竹似延雏。”“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移柳当门何啻王,穿松作径适成三。”可见他对树木的热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大力倡导绿化,而且亲手在柳州地区遍植柳树。他写诗自叙曰:“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手种黄柑两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一副亲力亲为的风范。此外,他还总结了绿化的许多方法和技巧,“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这些经验之谈,今天读来依然有指导意义。
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沿途六百多里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清人杨昌溪曾写诗赞道:“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汴梁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