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古代帝王重视德教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22

中国古代很多帝王重视德教,留下了大量教育官员修养政德的文字。

《贞观政要》中有三分之一的篇章是记录唐太宗与大臣谈论政德的内容,既有对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等正向品德的阐述,也针对奢纵、贪鄙等负向品德展开讨论。

武则天专门著《臣规》一书,其中包括了至忠、守道、公正、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等政德内容。朱元璋以严厉反贪著名,他也并非不教而诛。为唤醒官吏的良心,他亲自编写《醒贪简要录》,令所有官吏熟读。

《康熙政要·论君道》中记载,康熙曾言:“古人所谓防微杜渐者,以事虽小而不防之,则必渐大,渐而不杜,必至于不可杜也。”教育官员慎微慎小。史学著作、文学作品等大众文化扬善抑恶,也是官吏政德学习的重要渠道。

许多史学著作,如《春秋》《史记》通过点评历史事件和人物起到价值引导的作用。

文学作品,如《诗经》中的许多诗篇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民意、民心,具有匡正时俗的功能。屈原、范仲淹、苏轼等的作品也都具有政德教育功能。

此外,中国特有的匾额和楹联也是传播政德的重要载体。上至皇宫,下至县衙的匾联,或申明施政宗旨,或以官箴劝勉,官员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学习时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