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24
1930年,瑞典学者贝格曼对汉代烽燧遗址挖掘,出土1万余支汉简,记载了居延城(今属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戍卒的生活状况。学者李振宏发现:虽生活条件恶劣,但士兵发病率仅4.28%,且77.65%的患者被治愈。可见当时医疗水平之高。
秦朝加西汉共441年,发生疫灾66次,平均6.68年1次。其中大疫6次,特大疫18次,均与汉初无关。秦汉是中原气温转冷期,最低点在东汉,致传染病流行,所以古人称传染病为“伤寒”。但汉初气温稳定,是瘟疫的平静期。六国统一后,各医学流派互相融合,水平空前提高。可西汉开国精英大多没活到70岁(周勃活到75岁),令人意外。
学者王子今研究居延汉简,惊讶地发现:西汉政府月给戍卒食盐多达3升(相当于894克),日均摄入量达29.8克。
有人认为,当时食盐加工水平差、杂质多,但食盐加工难度不高,汉代已有精炼的“末盐”,就算是低档“颗盐”(即“大粒盐”),居延汉卒日均摄盐量也高达24.2克,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每日不超6克。
古人嗜盐,《管子》中也有记载:“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顾炎武认为,当时的升只有清代的1/3,即使如此,成年男子日均摄盐量也达26.5克。
古人多农耕,劳动量大,出汗多,需补充食盐,且当时副食难保存,多用腌制法。盐食后让人兴奋,害处不易被发现。摄盐量过高,可能是限制一代精英寿命的重要原因。(《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