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22
时代视角多点开花
有讲述柴米油盐的娓娓道来,也有构建题材矩阵的勃勃野心
当下网络剧市场的火爆并不令观众意外,去年就有《陈情令》等精品剧竞相登场。令观众惊喜的是,今年网络剧市场在延续了品相升级之外,更多了一份类型拓展与品牌构建的雄心。
当下一批网络剧新作凭借题材青春化、内容新颖化优势,与传统电视剧形成互补开拓新空间,同时向传统电视剧学习,将选题的触角深入社会现实与个体心灵的成长。
春节期间上线的《热血同行》讲述追求进步的时代新青年保家卫国的故事;近期上线的《我是余欢水》讲述个体生命获取尊严的故事,让观众倍感“扎心”的同时又收获励志的鼓舞。更值得一提的是,女性视角也成为近期网络剧积极拓展的选题方向。前不久上线的网络剧《危险的她》打出女性情感悬疑题材的标签,类型剧模式下涵盖了对女性境遇与女性友谊的思索;《不完美的她》演技派女演员扛起的“母爱救赎”这一罕见主题,更是让观众眼前一亮。
网络文学大IP曾是影视圈争抢的“香饽饽”,多年沉淀后,网络剧市场对IP价值又有了更为理性全面的认知——用精良制作搭建的作品矩阵,以及真实完整的世界观构建,才能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拓展于同名贺岁档电影系列的《唐人街探案》,以及爆款网剧《白夜追凶》的“姐妹篇”《重生》,便是IP开发理念升级的典型。剧中充满故事性的群像人物,人物关联暗线产生的巨大解读、演绎空间,为内容品牌积累着受众情感。
从“台网”到“网台”
从“网感”到大众审美升级,构建出带有社交属性的消费文化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已远超传统院线,其中网络视频收听收看设备进一步向手机集中,选择用手机追剧的用户高达75%。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促成了网络剧的火爆,而网络剧盈利生态的成长成熟,也在重塑着受众的消费习惯。
网络剧与电视剧的层级关系以及划分壁垒被进一步打破。过去业界公认的模式是“从台到网”,如今爆款网络剧却频繁走上反哺电视观众的路径。暑期档在视频网站上创下百亿点击量的《延禧攻略》,三个月后继续“霸屏”卫视频道;“亿级俱乐部”另一位重量级选手《庆余年》,去年年底在网络平台播完后,又在春节档登陆卫视平台,老少咸宜的喜感剧情成为合家欢日子的客厅首选。“从网到台”的反向筛选,预示着从小众“网感”趣味到大众审美的“破圈”升级。
当红的网络剧正引领着观众消费习惯的升级。在破圈的同时,国产网剧也形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特性与网络社交属性的观赏、消费文化。有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视频网站付费用户数已超过两亿,而这个数字仍在持续增长。越来越多互联网用户选择为网生内容付费,而优质的头部内容与精准的营销战略,则成为各大平台吸引用户的核心资源——一条精品化生产的产业“闭环”已初具规模。
网络剧也催生出新的盈利模式。近年,一种基于剧情的全新广告植入类型应运而生,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这种中插广告,让“剧中人”推销产品,将产品推广与剧情“无缝连接”。类似植入式广告的价格,已经赶超传统电视广告。 (《文汇报》4.21)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