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父亲的担当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王忠明时间:2020-04-18

弹指一挥间,从1983年1月3日凌晨,我挚爱的父亲辞世至今,已经整整37年了。这几十年间,每当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疑惑时,父亲的音容笑貌就立即浮现在眼前,他当年的价值观念、责任担当一直影响着我,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即使遇到困难时也能很快拥有平和的心态,寻找到前行的方向。

父亲出身于太行山东麓河南林县一个贫雇农家庭,那里石多土少,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收成极薄,实在难以果腹。我小时候听父亲讲,在他刚刚能记住点事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四处讨饭,饱尝了人间的艰辛和磨难。

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区坚持抗战时,父亲和后来成了我大舅的姥姥家村里一帮小伙子参加了基干民兵,为八路军运送弹药、抢救伤病员。我大舅几次提到父亲在民兵队伍里的表现时,都发出啧啧的赞扬声。

大舅对我说:“你爸长得人高马大,身强力壮。运送弹药时,别人扛一箱子弹、手榴弹都吃力,他每次都是扛两箱,而且是大步流星、小跑着领头走;抢救伤病员抬担架时,他总是抬前边,拖着后边的人一路小跑,后面的人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他轻轻松松,不断催促后面跟上,气不大喘、身不流汗。他是又机智又勇敢,从来不怕敌人的枪林弹雨,多年战场洗礼,身上却一点皮肉伤都没有受过,令人称奇。”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进入太原建筑一公司工作,成为泥瓦匠。到了国家“一五”计划建设时期,又随一大批工友调转到垣曲境内的国家计划建设重点工程、重要有色金属基地——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参加矿山基础建设。父亲和工友背着铁锹、镐头、铁锤、钢钎、米、面、油等,沿着板涧河河床,徒步几十公里来到了该公司三大采选基地之一的胡家峪铜矿,他们是进驻矿里的第一批矿山建设队伍。他们到来后,立即开荒搭建简易工棚,平整选矿厂、矿机关办公楼、南河沟福利楼、单身职工楼、小学校、俱乐部、家属区住房等建筑项目用地。

母亲回忆说:“你爸他们盖房时,别人是两个人抬,你爸是一个人扛一根7米长、20多厘米粗的檩条备料;砌墙时,你爸的干活速度,没有一个人赶得上,可从来没有听见你爸在外面、来家里喊过一声累。”

在接下来的日月里,父亲作为主力工匠,在他亲身经历的各个建设项目中大显身手。他总是负责把握建筑墙角。内行人都知道,把角是整个建筑技术操作水平要求最高的地段,施工质量稍有欠缺,便可能造成墙倒屋塌。父亲没有辜负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期望,每天施工时,他的砌墙速度总是全工地上最快的。为他搬砖、递灰浆的壮工有三四个,他都嫌人家干活窝囊,不利索,一股劲地催促“快、快、快”;施工质量又是最好的,再挑剔、严谨的技术专家都佩服父亲的施工技术。父亲在施工中的大幅照片,刊载到集团公司企业报上,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矿山基础建设工作结束后,父亲留在了胡家峪矿行政福利科维修队,负责全矿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工作。

父亲性格倔强,内心坚强,在外面走路都是大步流星,腰板挺得直直的。感觉他从来不惧怕任何问题和困难,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总是能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父亲从来没有在我们子女面前对任何事情愁眉不展、郁郁寡欢、怨天尤人。

父亲离世几十年了,可感觉他仍然时时刻刻都陪伴在我们身边,呵护着、关爱着、影响着、催促着我们子女不断成长,进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