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4-15
钟子期如约而至,静静地坐在伯牙身旁。伯牙开始奏琴,琴声宛若一位高士一步一步拾级而上,忽而琴声舒缓了下来,宛若在云海中漫步,钟子期说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伯牙会心一笑,手底的琴弦却不辍。又是一曲,琴声似水流,起初是一条小溪蜿蜒于平地上,继而万水会聚,声响充满琴室,最终回归于一片静谧,钟子期说道:“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伯牙这回点了点头。
钟子期与伯牙之间,不知有过多少次这样心领神会的交流,无须太多的言语,一切只在那七根弦中。钟子期先伯牙离去,伯牙“破琴绝弦”,自此之后,他再也不鼓琴了,因为这世上再没有能理解他的“知音”了。
钟子期与伯牙大概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武汉三镇中的汉阳。今日汉阳城区内有一条主干道名为琴台大道,传说伯牙为钟子期奏琴的古琴台就在大道起始处,而在汉阳郊区蔡甸马鞍山南麓有钟子期之墓,附近的集贤村则为钟子期故里。
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原本只是《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小片段,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表彰两人高远的友谊,而是意图说明“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这到底是拥有三千食客的吕不韦的所思所虑,对于更多平凡人而言,他们感知到的是此生若能遇一知音该多好啊。(《中国纪检监察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