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深耕细作“后服务”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杨红义 张晓丽时间:2019-12-23

本报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毗邻学校的小区和写字楼内,形形色色的辅导部、培训班如过江之鲫——这道奇特的“风景线”,对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的大运小学来说却是难得一见。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没时间接孩子的难题困扰着很多学生家长。与此同时,鱼龙混杂的校外培训机构、参差不齐的从业人员素质,加之办学条件简陋、安全隐患突出,让家长们无所适从、倍感焦虑。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大运小学深入调研,开设课后服务班,每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开展一个小时的阅读、兴趣活动、劳动技能等课程,聘请舞蹈、合唱、足球等专业老师代课,让孩子们的课后生活丰富多彩。

曾一度,孩子们一放学就直奔辅导部,从一个教室赶往另一个教室;现如今,放学后,在等待家长接送的时间里,孩子们各得其所:有的参加兴趣班,有的接受心理辅导,有的在老师辅导下写作业,家长们再无后顾之忧……

课堂教学高标准,课后服务无止境。2017年以来,我市教育部门坚持拆、建结合,在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整顿的同时,在全市所有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广泛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以不断做大的“后服务”提升教育的温度,使家长和孩子们如沐春风、如淋甘露。

“拆”后门——

犁庭扫穴,整顿不合格校外培训机构

在某酒店大楼的毕加索美术培训机构,查办该机构无办学许可证和超范围经营等问题;封停多次敦促仍无办学许可证的斯玛特儿童美术中心……

我市犁庭扫穴般的校外培训机构检查整顿工作,于2018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重磅报道。

近年来,我市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完善的矛盾,促进了行业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培训机构置国家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于不顾,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强化应试教育,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增加了群众的教育支出,“减负”成为社会关注热议的话题。基于此,早在2017年4月,我市就在全省领先一步,打响了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整顿攻坚战。

2017年6月,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陈竹琴任组长,教育、民政、工商、消防、食药监、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的“运城市规范整顿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领导小组”。

在领导小组的协调下,我市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通过社区、联校、股室包片等多种渠道或形式,以安全检查为突破口,对全市范围内3757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对各县市2000余家和中心城区千余家校外培训机构逐一登记,建立台账。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出台《运城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审批和管理规定》,明确了我市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审批流程、审批程序,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与注销、规范办学作出详细规定。2018年4月3日,市教育局对申报材料审查合格、实地考察符合要求的9所中心城区高中层次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树立了行业标杆。

此外,市教育局要求学校做好学生在校外接受培训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教育家长、学生不与无资质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签订规范办学责任书,与机构签订诚信办学承诺书,学校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大力规范学校和机构办学行为及教师从教行为,着力解决学校和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零起点教学”“课上不讲课后讲”等问题,有效预防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眼下临近寒假,针对学生补课需求增大,个别公办学校教师小范围补课以及部分关停了的机构伺机重新开张的情况,市教育局及早谋划,进一步加大对无证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对违规校外培训机构继续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个,关停一个,绝不姑息纵容。

“建前门”——

设身处地,构筑课后服务大格局

校外培训机构打而不绝的根源,在于放学后的“后服务”软肋。

为更好减轻学生家长负担,解决后顾之忧,早在省有关部门尚未出台正式文件之前,我市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市第二实验中学作为试点学校,全面推行校内托管服务,将学生在校时间延长1个小时,安排专门教师负责学生安全和学习指导工作,并且克服种种困难,不收取任何费用,得到了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今秋开始,又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结合运城教育实际,启动实施《运城市公办非寄宿制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要求全市所有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对放学后家长按时接送有困难的学生,安排在指定场所自主完成作业,并进行学生作业个别答疑;安排学生参加体育、科普、艺术等各类社团组织或兴趣小组,观看适宜少年儿童的影片等活动等。如此这般,较好地解决了城镇学校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学生接送难的问题。目前,盐湖、永济、稷山、垣曲4个县(市、区)已全面开展此项工作。

在最早开展全免费课后服务工作的运城市逸夫小学,21个课后社团服务风生水起。每天下午,伴随着悠扬的下课铃声,学生们就步履匆匆去参加一个小时的社团活动。民乐社团乐声悠扬,啦啦操、花样篮球社团刻苦训练,书法社团书韵飘香,围棋社团启迪思维,石头画社团创造多彩世界……学校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着眼做大放学“后服务”,又一件暖透民心的实事是推行校长陪餐制。为了让在校学生吃得安全、舒适,我市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普遍开展校领导班子轮流值班的陪餐制度,每餐均有学校相关负责人、教师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方面严格把关、密切监督。

在市实验中学,校领导采用大数据的方法,对垃圾桶里倒掉的剩饭开展数据分析、集中会诊,随时调整食料匹配;增加水果和肉食的供应,聘请高等级专业厨师加工受学生青睐的面食……学校餐厅的菜谱常换常新,使饭菜的口味与学生需求始终保持“零距离”。

陪餐制,暖了家长的心窝。前不久,市实验中学组织初三年级50名学生家长对餐厅实地考察后,一位家长高兴地说:“荤素搭配、菜品每天不重样,就今天的标准,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这,是群众对学校食堂评价,也是对教育事业的最高褒奖……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