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按下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永济绽放新魅力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2-16

记者 解世忠 朱 姝 通讯员 卫明珠

“九曲风涛的黄河,由内蒙草原掉头向南,劈开黄土高原,直泻华夏腹地。黄河以她金色的乳,旋转的浆,溉泽着永济这片丰土吉壤。”

上世纪90年代,著名作家李存葆在永济采风之后,情怀激荡,一篇洋洋洒洒的3万字雄文《飘逝的绝唱》,使永济魅力绽放于天下。

近年来,永济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开展新一轮的“增魅工程”,为“调色板”注入更多颜料、更多色号,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蒲坂大地绽放新魅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

新优势

掌控“守”与“转”,夯实魅力底色

“靠种粮我在城里买了两套房,还买了一辆轿车。”蒲州镇太吕村种粮大户谢明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凭借1000多亩小麦种植,谢明生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永济,像谢明生这样靠种粮致富的人并非个例。

“明生现象”折射了永济市在传统优势上的“守”与“转”。

守农业,转方式——

永济既坚守农业方面的传统优势不动摇,又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优化农业结构不停步,步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粮食增产又增效!

在永济,技术撬动粮食生产,正在逐渐代替“增加种植面积”的传统增产模式。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综合实施灌溉排水、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站修建、机井修复配套、节水管灌安装等工程,逐年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6万亩,占全市基本农田面积的60%。灌溉机井4406眼、黄灌工程2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8.4万亩。2019年,全市粮食种植总面积98.28万亩,总产量达4.004亿公斤。

粮食增产了,如何增收?谢明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小麦、玉米种两茬,小麦的收入用来支付土地承包费。另外,一亩玉米能产1000斤,可以卖700块钱,投资差不多需要400块钱,能纯落300块。一亩落300块是不多,但我种了近千亩,30多万就很可观了!”

为了让种粮户“旱涝保收”,永济市还从2013年开始大力推广农业种植业保险试点,险种包括小麦保险和玉米保险。小麦和玉米每亩的保费分别为20元和25元,农户只需掏3元钱,剩余的全部由各级财政埋单。政策激励下,农民入保积极性很高,全市粮食入保面积比例达到了90%……

葡萄成为新名片!

来到卿头,站在横跨高速公路的桥上远眺,大片大片栽植葡萄所搭的避雨棚,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银光。这里,葡萄新品种已发展到4万余亩,土地亩均效益突破2万元大关。

永济将葡萄作为调产重点之一,加强与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合作,依托60余家葡萄种植合作社、公司等经营组织,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技术,葡萄亩效益从3千元增长到1万元以上,建成了全国第二、北方最大的克伦生葡萄种植基地,葡萄产业已成为永济新名片。

集体产改立潮头!

9月底,永济市188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完成改革工作,比中央要求的完成日期提前了一年零一个月,成为运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整建制完成任务的第一家。

从产业发展内涵到产业发展机制,永济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以来,投资2.9亿元实施了蒲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13个重点项目;编制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成功入选省级创建名单;“三品一标”农产品个数达到49个、面积20.62万亩,注册农产品品牌达到370余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认证机构全覆盖。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正在形成,农业竞争新优势正在显现。

守绿色,优环境——

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声响起,来自北京、天津、江西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自行车运动员、骑行爱好者500余人,在伍姓湖畔展开激烈角逐。

环湖自行车赛、环湖马拉松等赛事,因为伍姓湖优质的生态环境而纷纷举行。“波光渺茫,泛狎鸥鹭”的伍姓湖,在永济市的高质量治理下,已成为融生态、休闲、健身、竞技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

上世纪60年代,因上游多处拦坝蓄水,加之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和发电厂粉煤灰堆积等因素,导致伍姓湖污染严重、水体恶臭、湿地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2018年,永济市启动伍姓湖生态修复保护治理工程,编制了《伍姓湖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投资7600万余元,建成一条650米长的平坦引道和一条景色迥异达16.7公里长的巡湖路,栽植乔木灌木43种16000余株,花草植被38万余平方米。还修建围栏20公里,保护湿地动植物栖息生长,恢复伍姓湖原本生态。

更为关键的是,投资5477万元的涑水河入湖口人工湿地项目和投资300万的污水处理厂,将彻底改善伍姓湖的生态环境和湖水质量。

永济聚焦“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等难点,大力度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

在永济,人们正享受越来越多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守文脉,提品质——

“温烜光,手执柔毫,情钟书画,用自己的人生追求,提升农民素质,改善邻里关系,促进乡村文明,创新乡村治理,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故土情歌。”这是永济市“十星级文明户”颁奖典礼上,主办方给获奖者温烜光的颁奖词。

温烜光是方圆有名的书法家,开张镇东开张村人。已八旬开外的他,坚持一月三次免费为村民教授书法,组织老年人参与村镇建设,培养孩子们书法爱好,繁荣了当地的文化事业。

本次“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中,爱国爱党、孝老爱亲、邻里友善等均作为评选标准。永济市以此项评比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增加广大群众的文化幸福感。

旅游也因文化提升品质。介峪口村,脚下青石板,身旁老民宅,背后中条山,仅有167户520口人。近年来在市里的大力扶持下,依托青山绿水,加大文旅融合力度,已成为永济旅游新亮点。

随着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永济游”焕发浓郁的时代芳香,实现从“欢迎游客来”到“让游客留下来”。

在守中转,在转中守,永济清醒掌控守与转,正构筑起新时代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开拓高质量发展——

新空间

拿捏“内”与“外”,增加魅力成色

4月26日,“三晋工匠”2018年度人物揭晓,10人之中运城独占两席,他们是张峰杰、薛金良师徒二人,均来自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这对“师徒档”在业界很有名气。公司还有一个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劳模工作室——峰杰、金良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截止2018年底,工作室共完成创新成果26项,完成难题攻关105项,申报专利13项,创造经济价值3600万元,同时还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

这对师徒是永济电机科技创新的一个代表,也是永济市精准拿捏“内”与“外”的一个缩影。

  面对外部变化,修炼“内芯”——

“核心技术买不来!”永济电机人清醒认识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搭建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新体系。

永济电机除了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外,还采用两种方式助力研发,一种是以项目为载体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搞技术研发,另一种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实施联合科研攻关。

中车研究院,承担着整个中车集团前瞻性、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海外研发资源的整合功能。近年来,永济电机通过中车研究院,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IGBT智能驱动和变流装置电、磁、热耦合仿真等国际技术合作。这些合作研发的成果,直接决定着公司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后劲和领跑潜力。

截止2018年底,永济电机已拥有1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09项,累计主持和参加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起草143项,目前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海外研发中心等高层次研发平台……

在中国高铁核心技术研发领域,永济电机正以创新驱动为指引,凝“新”聚力谋挑战,代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永济电机在“修炼”,当地企业则在“修行”。

胡建军是永济市众鑫机电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作为永济电机的配套企业,其中60%产值供给给永济电机。目前该公司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刚投产的新厂房,更是由原来的不到3000平方米一下子扩展到了1.8万平方米。

在永济,像众鑫配件这样主要为永济电机配套而生产的企业总数已达47家。

之前,永济电机配件大多由外地企业提供,本地企业占比较小。不能守着“金山”哭穷!永济市组建机电制造业战略联盟,有效提升了市域企业机电外协配套率,本地企业已从闻“机”起舞到与“机”共舞。

企业修“内芯”,老板则换“内芯”。

永济组织老板开展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还制定了《人才公寓租赁管理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三年租金全免,为企业吸引人才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面对下行压力,做好“内功”——

9月29日,一口直径7米,高1.2米的大面锅前,百人同时扯面、削面,场面蔚为壮观。这是发生在第四届中国永济(国际)面食文化节开幕式上的精彩一幕,这口锅赚足了眼球,让永济面食随着这口大锅的沸腾而声名大噪。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在永济。永济有着底蕴深厚的面食文化传统。目前在外经营面食餐饮的达3万余家10万余人,年收入30亿元以上。

稳就业,也稳企业。

永济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实现8家银行向17家企业授信12.7亿元,落实10.8亿元,落实率85%。还将企业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由原来的500万元增加至2000万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永济还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针对华圣铝业停产后下游铝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鼓励企业自建LNG气站,目前企业用气平均价格较年初降低0.4元以上,每天降低生产成本5020元。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永济直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科学应对,积极作为,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面对资源竞争,提升“内力”——

“项目审批涉及的部门多、程序复杂,我们原本估计最少需要20天才能办完手续,没想到从材料送达到审批完成,仅仅只用了一周时间!”对于营商环境的改善,永济一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

永济市启动集行政审批、行政效能监察和社会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严格实行首席代表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投诉监督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使各部门的办理时限比原来提速30%以上。

永济市还着力改善工业园区的治安环境和硬件设施,出台了《永济市干部入企服务工作方案》、《入企服务工作指南》及《入企服务工作政策汇编》等文件,选派了105名干部深入企业帮扶……

“内力”引来“外力”。投资45亿元的华东蓝城集团数字科技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中车集团智能轨道车等30余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投资2.62亿元的北京桑能阳光、和谐机电、圣源机械等5个项目已确定签约入驻;永济(国际)面食文化节成功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83亿元…永济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全年可达40个,总投资160亿元。

以内引外,强内拓外,永济科学拿捏内与外,正倾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形成高质量发展——

新格局

把握“长”与“短”,扩大魅力亮色

小朱是一个留守少年,在永济市职业中专学校就读。由于父母在北京打工,家中无人看管,他在学校常有扰乱纪律、攻击同学的举动。学校从心理预警体系筛查出小朱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及时将其纳入学校心理咨询系统,进行干预和治疗,现在小朱的心理和行为均已恢复正常

小朱之幸,解的是家长难题,补的则是社会短板。

让“短板”变“长板”——

现代社会,物质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心理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一个“短板”。为此,永济市率先把心理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工程。

市里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整合各类心理服务组织,形成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重点单位心理平台、村及社区及心理服务站、社会化心理服务中心四大平台,开展心理科普及相关服务。

永济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积极建设具有心理咨询技能的网格长、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服务志愿者三支队伍,让专业的心理服务人员进单位、入社区、下乡村,提高社会自治和“智治”水平,提升人们感知美好生活的能力。

补“短板”不只在心理方面。

——阻返贫。永济下拨产业扶贫资金240万元,新增小额扶贫信贷765万元,推动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就业利益联结主体14家,带动贫困户286户。购买“1+N”保险76.3万元,进一步增强了贫困人口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

——推医改。永济与太原、西安等地的三级医院对接,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进一步补齐技术短板;持续提升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对13个镇街医疗机构进行了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化纠纷。永济全年受理案件2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积极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煤改气”、“煤改电”完成近万户。

……

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永济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长板”变“加长板”——

下午五点半,永济市城西街道樱花社区办公室的二楼一角,几个孩子正在这里写作业。

这是樱花社区针对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迟的问题,利用办公场所开办的“五点钟课堂”。在这里,没人接放学的孩子,可接受3小时的义务看护和作业辅导,这一举动,让辖区上班簇体会到“心尖上的温暖”。

樱花社区位于市区中心地带,辖区有19个居民小区、1525户居民、4275口人。社区针对过去的空白地带,通过党组织联建,把各种社会问题牵起来、统起来、衔接起来,全面管、管全面,让党建更有温度,党的形象更加亲和。

近年来,永济市明确构建“组织全覆盖、机制大融合、管理无缝隙、监督无死角、作用大彰显、群众有获得”的全市一盘棋总体目标,把党建工作从“四堵墙内”拓展到“街道巷尾”,延伸到各个角落,努力构建全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加长的“长板”何止党建。

——旅游加快突围。永济全域旅游城市创建工作,被省文旅厅确定为第二批上报国家文旅部进行审核认定的县(市);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推出精品线路;连接水峪口、万固寺景区的中条山旅游绿道建成通行……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385万人,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123.61亿元,同比增长16%。

——项目建设提速。永济和谐电机大型电机维修及电机制造生产线、深圳大宝食品公司铝箔盖包装材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蓝科途锂电池隔膜、北京相养乾科贸公司金属制品生产线等项目正稳步推进。

……

补“短板”,加“长板”,永济把握短与长,经济社会治理体系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作为“全国十佳魅力城市”,永济没有自满,更没有止步,正奋斗在打造更高水平“魅力城市”的新征途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