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盐商往事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1-21

盐田的面积有大小,产盐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同。其中最优质的盐田,都控制在四大家族手中,接下来是官府划给方圆寺和连霄观的义田,再下来才是大小盐帮控制的各色盐田。

如果按总体面积来计算,四大家族和方圆寺、连霄观控制的盐田不足一半,贵只贵在产量和质量上。其余大小盐帮控制的盐田虽然面积更大,但是他们的势力比较散碎,仅仅在衙门注册在案的大小盐帮就有七十三家。其余未注册的小盐户、贩卖黑盐的走私户,以及像我这样只有在产盐旺季才兼做盐货的投机客,更是多如牛毛。

这么多的盐田,产盐之后怎么处理呢?最开始大小盐商都是就近安排仓储,同时在盐运大街上开铺迎客,谈好生意之后再从仓储直接发货。后来盗匪横生,官府力有不逮,导致劫掠盐货有愈演愈烈之势,盐商们只好把盐运进城内。但盐是大宗贸易商品,即使产量欠佳的年份,盐湖城也装不下百里盐湖所产的盐货。再加上从周围地区涌来谋生的苦力数量庞大,不仅城内的资源捉襟见肘,治安也很快成了问题。

后来,经过官商议定,大小盐商将仓储集中在城南地区,再由他们集资请官府出面,去找当地的驻军派兵守卫,这才杜绝了盗匪之患。当然了,不管盐商们把仓储设在哪,到头来总归要贩卖到城外去,所以千百年来盐湖城外的匪患从来都没有得到过根除。

北宋末年,金兵、西夏兵相继犯境。兵祸助长匪患,一些大股土匪来城南抢掠,小股士兵再无力量进行抵御,而盐商们又不可能请来一支正规军队驻守,所以连人带盐又开始往城内涌。好在这个时候,盐商们已经聚集了较大的财力,再与官府商议之后,还是决定由大小盐商出资,将原来的城南地区建起一圈城墙,由此在城南形成了一片盐湖城的附属区域。

对于这片附属区,官方的叫法是城南区。但是城南区的人认为这个叫法有藐视和贬低的意味,又因为出了城南区就是水路要道口,所以城南区的叫法逐渐被盐湖口的叫法淹灭。后来,尽管黄河改道,导致盐湖城的盐货转走旱路,但是盐湖口的称呼并没有改变。再后来,黄河几经改道,盐湖城的盐货最终形成了分走水旱两路的局面,盐湖口再次承担起部分盐运功能,它的名字也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由于变为城区,从外地来的穷苦劳工也有了安全感,这不仅让他们建造起了属于自己的房舍,而且还把留在家里的妻儿老小接了过来。如此一来,原本人口密度就比较大的城南区再次迎来人口剧增潮,导致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差,治安问题与一门之隔的主城区也是天壤之别。这里的人大多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诫,出则争勇斗狠,入则强者为大。久而久之,风气使然,盐湖口的人可以到主城区横行霸道,而主城区的人基本不敢来盐湖口,尽管他们骨子里还是看不起盐湖口的人。

不管怎么说,任何一个走投无路的人,都可以到盐湖口找一份糊口的差事。如果踏实肯干,用几年的积蓄买一处破落民房,或直接建造一处简单民房,就可以娶妻生子、奉养老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已经是天堂了。钟成就是从外地来的,他倒没遇上什么灾荒,而是从小没爹没娘。说好听点,是吃百家饭长大,说白了就是讨饭维生,受人白眼那是家常便饭,为了一口吃的被人打断骨头也是常有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来盐湖口之前,从来没想过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好的地方。

连载(46)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