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2019年承诺民生实事开展专题询问情况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1-21

2019年,市政府在全面承接、认真办好省政府确定民生实事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承诺完成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实施7285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44400名贫困县妇女进行免费“两癌”检查服务项目、为44000名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项目、新建60个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免费送戏下乡2000场项目、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关爱行动工程、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服务、实施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小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公厕建设工程等10件民生实事。

10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承诺民生实事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召开联组会议开展了专题询问。15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等10家单位进行了询问,现将专题询问主要内容予以摘登。

1.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工委主任翟李强:今年市政府在连续两年大面积提升改造城市小街小巷的基础上,继续将这项工作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请问这项工程实施进展情况怎么样了?提升改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是如何推进的?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赵高云:为解决我市城镇小街小巷路面状况差、道路排水、照明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市政府决定从2017年起对全市城镇小街小巷进行改造提升。全市2017年共完成改造415条,2018年完成316条,2019年计划改造221条,截至10月25日已完成153条,其中中心城区计划改造200条、已完成135条。中心城区部分改造任务没有完成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部分小街小巷正在实施集中供热、供气项目建设。二是受重污染天气调度影响,且今年后期雨水天气较多,混凝土不能正常供应,土方施工不能正常作业。三是正在实施的红旗街雨污分流和集中供热改造、解放路提升改造,也影响了工作进展。我们正在督促有关方面协调配合,加快建设进度。

小街小巷改造提升主要包括道路平整、路灯照明、视频监控三项内容。其中,道路平整是重点,对4米及4米以上宽度的巷道采用新建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4米以下宽度的巷道采用新建混凝土路面。在道路平整过程中完善排水设施。小街小巷改造原计划实施的视频监控,将在中心城区正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社区网格化视频监控、“天眼”工程、“雪亮”工程等项目实施过程中统筹安排。

根据职责分工,我局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市级补助资金。2017年,我局请示市政府一次性下拨了6000万元小街小巷改造提升资金。二是加强技术指导。三是加强督导检查。

2.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广播电视台总编原启民:按照预定计划,中心城区的新建公厕推进速度相对滞后。请问目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按时完成此项民生实事任务?有没有更加明确和细化的工作方案和工期计划?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高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厕建设工作,安排我市新建公厕48座,其中在中心城区20座,县(市)、运城开发区28座。目前,各县(市)、运城开发区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中心城区推进速度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心城区环卫职能于今年3月底上划我局。6月中旬,我局成立了中心城区公厕建设项目部,将任务交由我局下属市容环卫中心负责,但由于市容环卫中心财务手续一直未能理顺,无法进行招投标,造成了工作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我局高度重视,要求市容环卫中心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细化时间节点,加紧推进工作。目前,中心城区20座移动装配式公厕400万元资金已到位,公厕选址工作已完成,采购招投标已于10月15日挂政府采购网,10月底前将完成地表物清理;11月5日前完成招标工作;12月25日前,20座公厕全部安装到位,确保承诺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3.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主任王玮:请问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是怎样推进的,特别是在加强工作宣传,加快康复机构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残疾儿童的良好氛围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同时,面对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的增加、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市残联有没有相应的人才引进规划和队伍建设计划?有没有稳定人才队伍的措施?

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刘红平:在加强残疾儿童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营造社会良好氛围方面,市残联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提出了“筛查一个儿童,提醒一个家庭;康复一个残童,拯救一个家庭;康健一批儿童,托起明天希望”的工作思路,确定任务7285例,完成9408例,超额2123例。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撑。出台了《运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根据残疾人家庭普遍经济困难这一实际情况,为康复对象给予200元/月的补贴,走在了全省前列。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多次到妇幼保健院协调推进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工作,力争“零遗漏”。四是强化康复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好残疾人重大节日、各类新媒体宣传,加强各级妇幼院、卫生院现场宣传,与市电视台、电台合作开设专栏、拍摄专题片等方式进行宣传。五是督促落实到位,确保实事落实落细。提升项目执行力,加强定点机构监管,注重项目效果评估,通过对残疾儿童家访、救助对象电话回访等方式,掌握残疾儿童以及受助对象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

在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上,一是建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这个平台,认真筛选认定了全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定点机构26家。二是加强康复专业人才引进,一方面聘用社会专业人员作为康复训练老师,另一方面通过特殊人才绿色通道引进及公开招录,吸收专业人才。三是加强康复人才培训。四是推进政府购买助残服务,确保专业康复人才队伍稳定。下一步将继续吸收专业的康复工作人员,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问题。

4.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梁武军:请问目前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主要由哪几家单位和部门组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是如何保证的?如何对接市场需求、学员需求,做到培训内容与时俱进的?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建元:我市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由人社部门牵头,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发改委、教育局、卫健委、扶贫办、商务局、民政局、住建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工会、残联等单位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全市年培训任务20万人,由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两家单位各完成10万人。人社部门培训覆盖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城乡未就业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士兵、职业院校在校生、企业在岗工、小微企业新招用人员等各类人群;农业农村局负责开展农民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其他单位按照工作职责组织相应人群培训。

截至9月底,人社部门已组织培训90293人,农村农业部门开展培训92530人,共计182823人,占目标任务的91.4%。11月底前可圆满完成任务。

为有效确保职业培训质量,促进培训与时俱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按照培训机构由市场竞争选择、培训工种由市场需求决定、培训成果由市场检验评估的机制,择优确定了92家培训机构。二是制订培训工种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严格落实培训师资、场地、课时等各项标准。三是在教学、实训场所安装使用“电子眼”等监控设备,加大全程监督监管。四是深入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引导开展“需求导向”“就业导向”职业培训,对劳动预备制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模式,对用人单位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模式,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行“边培训、边就业”模式,对其他培训机构实行“需求储备式培训”模式,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五是扎实做好培训就业服务。依托全市“凤还巢”计划的深入推进,拓宽培训就业渠道,促进实现本地就业或转移就业。构建技能成才新机制,对参加全省、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优胜选手,给予相应等级的技能鉴定证书,营造技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5.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盐湖区教科局招办副主任、实验小学校长张新茜:开展“两癌”检查服务项目对检查场所、检查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请问目前主要由哪种资质的医院承担这些检查任务?同时,在进行“两癌”检查中,你们是怎样实现人文关怀的,后续的跟进措施有哪些?

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谭刘悦:根据工作要求,在我市5个项目县确定了闻喜县人民医院、东镇五四一医院、垣曲县妇幼院、平陆县妇幼院、夏县妇幼院、万荣县妇幼院六所具备实施资质的医院。

我们积极开展以五大活动和两项救助为主的关爱妇女健康活动。五大活动:一是开展“关心关爱贫困妇女·巾帼暖人心”暨“两癌”义诊筛查活动,联合市中心医院为来自环卫、交警、下岗工人、巾帼志愿者的100位妇女进行了“两癌”免费检查。二是举办乳腺癌、宫颈癌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在夏县水头村开展“巾帼脱贫大篷车”活动,讲解“两癌”预防知识,进行“两癌”筛查和健康义诊。三是举办“乳腺病防治”公益科普讲座和“妇女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为市直机关的女干部职工讲解乳腺病防治知识。在健康大讲堂联合举办首届“关注女性生殖健康·中心宝宝回娘家”活动,并进行了“两癌”筛查。四是动员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女干部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五是广泛开展女性健康宣传,在市县妇联微信平台上刊登女性健康知识,联合印制发放《关爱女性健康手册》10000份,在体育公园等处建立“爱心小屋”,提供健康咨询,普及健康知识。两项救助:一是贫困妇女“两癌”救助。向上级妇联争取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2017、2018年为各县(市、区)226名患者争取到救助金226万元。2019年我们将继续为贫困患病妇女争取救助资金。二是向山西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申请妇科癌症救助项目,为18名患病妇女争取资金36000元。

今年“两癌”检查任务总数是44400人,目前完成率已超99%,下一步将从4个方面督促落实。一是强化督查,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二是强化动员,重点对农村外出务工适龄妇女等对象精准宣传,动员初筛阳性妇女及时参与复筛。三是强化质控,防止漏诊和误诊的现象发生。四是强化追访,针对发现的可疑病例进行后续追访。

6.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郝秀军:请问开展日间照料中心工作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下一步在如何保证日间照料中心持续稳定运营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支持和指导措施,真正将这项惠民工程做的更好、更实?

市民政局局长陈汪利: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推出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模式,已成为农村家庭养老的有益补充。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366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还有8个在11月底就能完工,位居全省第一。

开展日间照料中心工作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有三个方面:一是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养老机构的建设是对社会功能的一种完善。二是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问题。三是在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方面积累了经验,为我市农村养老事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遇到的难题有两点:一是运行经费短缺。每个日间照料中心每年运营经费约需8万元左右,除了县级财政每年补助的2—3万元运营费和每年收取的1—2万元伙食费外,还有5万元左右的缺口。二是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继续推进这项惠民工程: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养老产业的宣传力度,弘扬我市德孝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实施提质升级工程。在硬件上,严格参照养老院标准建设;配齐空调等设备设施;每年选取示范点,以点带面,树立标杆。在软件上,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培训力度,提升人员素质。三是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鼓励并支持第三方力量参与经营;争取卫健、文化和体育部门等多予以支持,协同推进。四是压实属地政府责任。将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和考核范围。

7.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常国才: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是十项民生实事中惠及人数、涉及资金最多的项目。请问相关资金是如何监管和支出的,如何保证相应资金真正投入到相应的培训计划中,真正惠及广大劳动者?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建元:为了确保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政府投入补贴资金使用到位,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职业培训诚信评价机制。把各培训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作为培训组织实施和质量监管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培训机构诚信评价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对当年培训合格率达不到80%、就业率达不到30%的,取消下一年度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资格;对存在弄虚作假、违规骗取套取培训资金的行为,坚决严查重处。二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补贴标准由原来的按职业(工种)分类确定调整为按培训时间确定。对经培训取得相应证书的,先给予培训机构80%的培训补贴;3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再给予20%的培训补贴,并按我省职业介绍补贴标准给予奖励。三是细化职业技能培训过程管理。培训前要进行培训计划、补贴人员信息、培训条件等审核;培训中要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现场督查暗访、学员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培训质量监管;培训后通过满意度调查反馈、鉴定评估现场抽查、证书情况核查、就业创业情况追踪等方式进行培训结果备案。四是加强补贴性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健全资金财务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风险防控。严格进行补贴资金申请材料审核,减少证明材料,简化申领流程,同时自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切实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五是大力推行实名制管理工作,促进实现承担补贴性培训任务的培训和评价机构全覆盖,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人员全实名,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全记录,补贴性培训过程可追溯、质量可监控。在实现实名制管理后,我们将逐步面向社会进行信息公开。

8.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研究室(监察和司法工委)主任杜卫国:截至目前,已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4.9万件,完成省任务141%(3.5万),居全省第一。面对如此大的社会需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进一步拓展深化做好服务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数量更多、内容更广、质量更优的法律服务?如何助力化解信访矛盾?

市司法局局长王凤婷:“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是公共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法惠民生—实现公共法律服务零距离”活动,通过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将此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下去。二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公共律服务管理职能,加快整合司法行政各项法律服务资源向平台汇聚,做到“应驻尽驻”、一站式服务,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三是以一体化、智能化为方向,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12348”热线平台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法务功能基本完善,服务效果越来越明显的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三台融合”、协同发展,探索和发展“线上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将服务推向基层、推向群众身边。

围绕提高服务质效,一是开展值班人员政治思想、执业纪律和服务能力培训工作;二是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和服务效果调查回访工作;三是深入分析社会矛盾纠纷资料和数据,提供针对性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有效化解社会突出矛盾。

围绕配合化解信访矛盾,我们在全市所有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体、热线、网络)设立信访案件专席,建立信访案件专门登记簿,与信访部门建立稳定的信息互通、业务互联、服务共办的工作机制,引导信访当事人依法理性维权,有效化解信访矛盾纠纷。

9.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工委副主任刘颖:请问在确保送戏下乡惠民活动持续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方面有哪些长远规划和举措?需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黄勋会:送戏下乡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实行政府埋单,群众看戏,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赞誉。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市情、创新思路,继续将送戏下乡活动办好。在资金运作上,继续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在剧目评选上,将组织专家评委精挑细选一批剧目,建立资源库,发布演出剧目菜单;在剧团演出上,紧紧围绕文化惠民、文化育民的目标,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虽然我市的送戏下乡活动如火如荼,但是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市级财政没有单列送戏下乡经费,无法充分保障剧团的生存。建议市政府增加市级送戏下乡经费并列入专项预算,设立送戏下乡专项账户,规范资金运行。二是演出剧目贫乏。各演出团体由于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等原因,对新创、移植、改编剧目缺乏积极性。建议市政府及市级财政设立戏曲创作经费用于打造新创剧目。三是演职人员流失严重。运城共有七朵“梅花奖”、45朵“小梅花”奖获得者和一大批优秀青年戏曲人才,但因体制问题人才流失严重。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好三个市级院团人员的养老保险资金,保留三个市级院团事业编制,解决好特殊人才和优秀演职人员的待遇问题,举办戏曲青年人才培训,放宽培训时限要求,规范和提升演员基本功。

10.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信访室主任相耀昌:请问在实施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关爱行动工程的实际工作中,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如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补助的?目前关爱行动中除了给予经济救助外,能否开展一些指导性的人文关怀措施,提升关爱行动工程的品质?

市民政局局长陈汪利:低保对象是社会中的困难群体,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是困难群体中最困难、最弱势的特困群体。他们的生活质量直接检验着我们“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践行与否。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利用低保动态管理机制,筛选出80岁-99岁的高龄老年人给予高龄补贴;二是采取利用基层民政力量入户巡访主动发现、政策宣传对象申报的办法,联合医疗机构力量进行失能鉴定评估,符合条件的给予失能补贴。

目前关爱行动中除了给予经济救助外,针对一些特别困难对象,在特定的节日来临之际,给予家访慰问、送去节日礼品等精神慰藉。下一步将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服务团队给予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料理、生活用品捐助、精神疏导慰藉等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文关怀,增强特困老年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11.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工委主任任兴龙:目前,中心城区公厕项目建设有所滞后。请问市财政部门是否将公厕建设工程资金列入了年初预算,列了多少,目前支出进度如何,项目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是否与资金不足有关,下一步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支持公厕建设工程顺利完成?

市财政局局长谭志民: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保障民生实事落实,是各级财政部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职责使命。长期以来,市县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保障力度。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民生领域累计支出229.2亿元,同比增长13.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1%,远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幅度。2019年市政府确定实施的10件民生实事共需市县财政配套资金10950万元,其中市级952万元,已全部安排配套到位。

加快中心城区公厕建设步伐既是广大市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也是打造旅游大市、建设文明城市、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市政府高度重视,市级财政2019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中心城区20座公厕建设。目前项目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并下达主管部门,项目单位正在抓紧进行招标工作。项目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2019年机构改革及中心城区环卫事务上划等因素影响,在资金保障方面不存在问题。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尽快支付项目资金,确保公厕建设工程顺利完成。

12.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李绒: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人民群众对全市城乡怀孕妇女免费提供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的知晓率还不高,特别是高风险孕妇有抵触情绪,依从性低。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请问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高风险孕妇的追踪随访和宣传教育工作,确保把实事办好?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叶新龙:截至今年10月22日,我委共完成筛查39566人,筛查率达90%。该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6年的59.31/万下降到2018年的53.23/万,累积下降11.42%。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认知度,尤其是加强高风险孕妇的追踪随访工作,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建立与新闻媒体沟通机制,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形成宣传合力;利用农村集会、民间社火等节点大力宣传;在公共场所宣传媒介深入持续宣传。二是完善宣教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力量,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健康专题讲座;利用全市健康教育“六进”活动,组织开展知识巡讲团和干板腔、戏曲等形式将产筛服务项目传递到千家万户;紧紧抓住婚前、孕前检查等有利时机,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大力宣传;四是在首次产检时及时讲解产前筛查的重要性和筛查项目内容,并发放宣传资料。三是加强高风险孕妇管理。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高风险孕妇追踪随访网络,及时反馈高风险信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根据机构反馈的筛查结果,召回高风险孕妇,转往产前诊断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并宣讲出生缺陷知识,提出干预建议;产前诊断异常的孕妇继续妊娠分娩的,在分娩后一个月内进行随访,对不能确定的重大出生缺陷开展会诊,指导开展三级预防出生缺陷工作,同时将出生缺陷情况上报至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

13.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委主任李玉翠:对比市委要求和人民向往,我市距离彻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构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还有一定差距。请问今年的提升改造任务完成后,中心城区小街小巷道路设施整体状况如何?下一步,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主干道、微循环、小街小巷统筹兼顾、一体推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赵高云:中心城区小街小巷改造提升任务完成后,将基本达到“路面平、排水畅、功能全”的目标,让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明显改善。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通断头路,疏通微循环”为目标,强力推进路网建设,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中心城区“断头路”问题。一是加快正在实施的河东西街延长线、槐东路北段、中银路(原王庄段)等6条断头路的建设进度。二是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借机打通“断头路”。结合周家坡城中村改造,在征收改造过程中将一次性打通周西路、魏风街、太乙街、晨光路四条“断头路”,优化河东东街片区路网结构。三是疏通微循环。在加快主次干道建设的同时,统筹推进支路建设。今年我们利用34天时间完成了形意路征收拆迁提升改造,解决了魏风小学周边的出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主次干道和支路建设并重的原则,对中心城区道路进行一体化建设。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城建工作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完善基础设施的任务非常艰巨,市委、市政府今年安排部署的城建项目多,仅道路建设项目就有36项,是历史上城建项目开工最多、道路建设里程最长的一年,同时,其他部门的建设项目也在加紧实施,多单位多点多处围挡施工建设,加上我们主观上存在时序安排不太合理、部门之间配合不太得力、提前疏导预案不太科学,给城区的部分路段造成了严重拥堵,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在此,我代表市住建局向广大群众表示深深的歉意,也真诚恳请各位代表和广大市民理解、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

14.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盐湖区委驻会副主委、秘书长景运欣:在我市城市公厕建设的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主要街道、中心广场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等地方公厕相对短缺、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请问在破解公厕布局问题上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解决方案?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高堂:运城市中心城区现有公厕87座,其中主次干道65座,游园广场22座,全部为水冲式。按照《山西省进一步加快推进城市公厕建设管理工作行动方案》要求,我市中心城区共需建设公厕150余座,缺口63座。

针对主要街道、中心广场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等地方公厕相对短缺、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我局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按照“补充数量、提升质量”的要求,2019年在城市人流密集场所新增公厕20座,各县(市)、运城开发区新增28座。二是在道路绿化改造、旧城改造时同步配套建设公厕。例如:在学苑路和圣惠路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时,将配套建设8座公厕。三是继续加大公厕建设,2020年计划在中心城区投资2100万元,新建公厕30座。四是积极推进城市街道周边具备条件的单位、商业门店等向社会开放,增加公厕供给数量,逐步在中心城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数量达标、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城市公厕体系。

15.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咨询中心主任谭荣芳:城市公厕的建设仅仅是个开始,后期的维护管理也关系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请问在公厕的后续保洁维护上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高堂:公厕的后续保洁维护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了公厕日常管理、检查维护、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二是公开开放时间、监督电话、管理人员等信息,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建立保洁台账,明确保洁标准、保洁范围、冲洗次数和时间节点;四是统一公厕保洁人员服装,加大培训力度,保洁工作达到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四净三无两通一明”的标准。另外,针对老城区部分公厕存在设施老化、下水不畅,通风不好、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将分批进行提升改造,给市民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如厕环境。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