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唤醒童心的美妙感觉

——两次审读童谣征稿作品絮语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19-11-19

□运城市作协主席 李云峰

今年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年份,运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按照《关于开展2019年优秀童谣征集推广活动的通知》和山西省文明办的要求,组织征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展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风采,特别是体现新时代好少年新风貌、新姿态,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优秀童谣。笔者有幸再次应邀担任了评委工作。这么说,是因为在去年,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也举办了同样的童谣征集活动,笔者也荣幸地担任了那次的评委工作。

这些年里,虽说也参与过不少文学评奖工作,但这两次给童谣征文活动当评委的感觉,很特别。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在儿童中间广泛传播的、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歌谣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童年成长而来的,因而都接受过童谣的滋养,相信每个成年人都可以脱口而出几首儿时的童谣。也正是“童谣”两个字眼,一下子就把自己拉回到曾经有儿歌和童谣相伴的孩童时光里。比如《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

……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齐步走。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在学习。

又比如《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当然还有“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拉大锯,扯大锯”“找啊找啊找朋友”……而这些朗朗上口、开蒙启智、寓教于乐的优秀作品,便成了自己审读、衡量、评判童谣征文作品的一把心尺。

拿这把心尺衡量,就不难发现,与我们记忆当中那些堪称经典的优秀童谣作品相比,新征集的童谣作品的时代气息非常鲜明,无论是无处不在的网购、高铁、移动支付等民生层面优越时尚的生活方式,还是神舟飞船、嫦娥四号登月等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无论是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发扬,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践行;无论是情满厚重河东五千年文化底蕴的礼赞,还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遨游苍穹的畅想,都生动形象地呈现在作品当中,让人真切感受到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点点滴滴。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类别,艺术地表达主题,也是衡量童谣作品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尺。所以,能够入围的童谣作品,当然必须达到征集通知中提出的标准要求:“篇幅简短、语言活泼,音韵明快、朗朗上口,健康向上、通俗易懂,富有童心童趣。”而在此基础上,我们更看重能够通过形象描写和故事叙述,以小见大,雅俗共赏地传达出美好题旨的作品。比如今年的一等奖《小友采藕》,就通过小朋友豆豆和优优结伴帮助独居山沟里的侯奶奶采藕的故事,自然而然地揭示出关爱空巢老人的大主题。再比如去年的一等奖作品《小樱桃》,更是以短短的六句诗,就以一个农村孩童的视角,以倒叙的艺术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工作队帮扶村民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两首作品既继承了像《小兔子乖乖》所具有的叙事悠长,又能够与时俱进,发掘现实生活中应该引起关注的重要题材为创作对象,并通过思考,提炼、升华作品应该具备的主题内涵,收到了应有的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非常值得肯定。

当然,这些获奖作品,除了叙事类的表现手法外,还有拟人寓言化的表达、排比递进式的赞颂、罗列巡礼般的展现等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动态的视觉效感,或以醒目的画面感,或假以丰富的想象意境,都具有很强的带入感和感染力,在引人入胜的愉悦当中,唤醒阅读者心底里珍藏的童心共鸣,忍不住放声朗读起来,陶醉在一首首作品营造出来的单纯率真、童趣盎然的情境当中,几欲忘我了。

细品这些童谣作品形式各异的艺术表现特色,又有童真之美与成熟审美的区别。前者表现出来的,是幼儿少年作者感性心智的真实呈现,其天真烂漫、率性无邪的表达,虽说显出一种幼稚,但有一种本真的美感;而后者,则属于能够保持童趣的成人作者的创作品质,其成熟的认知能力与娴熟的艺术表达,让作品成为经得起推敲品评的优秀佳作。

诚然,在审读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些创作当中存在的干扰创作的因素,需要引起创作者和指导者注意。

其一,就是对征集作品主题设定的理解,存在着表象图解或者喊口号式的照本宣科,比较理性或者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化的表达。比如有些童谣作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存在从概念到概念的简单罗列的不足。这其中既有小孩子主题先行、生硬堆砌词语、口号的问题,也不乏辅导老师把这样的概念化的内容生硬嵌入孩子们稿子里面的可能。

其二,就是作品主题立意的浅显或者生硬,甚至是简单重复其他作品已经表现过的主题立意的问题。比如老鹰抓小鸡、彩笔绘制蓝图之类的题材表现,突破创新不够。

虽说存在这样一些欠缺与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征集作品的整体质量还是值得肯定的,更希望通过两届童谣征集评比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我市童谣创作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带动起从小学生到教师、作家创作童谣作品的兴趣和热情,让我们的童谣创作质量百尺竿头、更上层楼,给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