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红了苹果,美了日子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0-22

李青松

“苹果,当然是万果至尊了,只有最美丽的或者最睿智的人,才有资格享用。”——这是梭罗在《野苹果》中写下的一段话。

看得出,梭罗对苹果是充满敬意的。可以肯定,瘦弱的梭罗没有吃过芮城苹果,他从来就没有来过中国。若是他来过中国,来过芮城,那么,他会用怎样的词汇来赞美芮城苹果呢?

不过,我是来过芮城的——正是摘苹果的时候。

芮城在哪里?——塬面上的芮城,黄河边上的芮城,中条山下的芮城。芮者何意?一解,姓也;一解,大河弯曲之处,草木茂盛之地也。

在中国版图上,芮城地处黄河中游,依山傍河,中条山横亘北部,挡住了冬天的寒冷,构成了芮城之天然生态屏障。

芮城没有煤矿,没有铁矿,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没有这个那个挖出来就可以一夜暴富的东西。然而,芮城却有“三宝”——“苹果、花椒、屯屯枣”。

瞧瞧,苹果,位列芮城“三宝”之首呢。芮城苹果有什么奇异之处呢?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用16个字这样描述——果形端庄,果面通红,果肉汁多,甜酸香脆。这16个字里“形”“色”“味”“质”都有了。

芮城苹果个头多大呢?一般来说,单果重300克左右。不大不小,一个人吃刚刚好。不锈口,不氧化,不用麻烦放冰箱保鲜,不用切开若干块儿若干人分而食之。

芮城苹果栽培始于民国初年。据说,最初是一个叫张乃伦的农民,从河南省灵宝县焦村李贡生家的果园,引进了二十几棵苹果苗,种植到自家果园。芮城苹果种植的历史就此开始。

如今,芮城的苹果从当初的不足1亩地,已经发展到30万亩,年产苹果60万吨,总产值18亿元。随着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芮城苹果驰名中外。

苹果是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苹果里有阳光,有雨露,有鸟鸣,有风语,有情怀,也有汗水和期盼。在时间和空间的交叠中,芮城苹果经历了“四项技术”革命,即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如今,每个果农都清楚,果园经营的目标是——“让苹果树生长出强壮的结果枝条,让强壮的结果枝条形成饱满的结果花芽,让饱满的结果花芽结出优质好吃的苹果”。

起初,视树如命的果农无论如何想不通——把长了多年的主枝锯掉,让果树的“树头”落下,形成两三米厚的叶幕层,就能长出好吃的苹果吗?苹果就能丰产吗?想不通,一万个想不通。

直到县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果农去山东栖霞、甘肃静宁、陕西洛川参观考察。回来后,果农不言语了,拿起锯子、剪刀就走进了自家果园。

病虫害防治怎么办——芮城果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不用农药,而是用无公害的杀虫灯、糖醋液、性诱剂等生物或者物理方法防虫灭虫,从而保证了苹果没有农药残留,没有污染物危害。施肥呢,也主要是施农家肥、绿肥或者豆饼(大豆榨油后的油渣)之类肥料。这些肥料劲儿足不说,更主要是安全,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和污染。难怪芮城苹果的品质是个儿顶个儿的好!

也许,苹果是最有世界性的水果了。然而,“喜欢”两个字前面要加个“最”字的,当属俄罗斯人。据说,俄罗斯每年每人要吃掉26斤苹果,占国民水果消费总量的1/3。对俄罗斯人来说,聚会餐桌上,除了大列巴、香肠、鱼子酱、伏特加之外,盘子里再有几片苹果的话,那是多么惬意啊!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野苹果种群的人,就是俄罗斯植物学家瓦维洛夫。那是1922年,地点是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在瓦维洛夫看来,苹果具有一种顽强坚忍的精神——不管是被忽视,被虐待,被放弃,它都能管好自己,以累累硕果回报大地。

俄罗斯是否出产苹果,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俄罗斯是世界上苹果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每年进口总量约700万吨,占世界各国进口总量的23%。俄罗斯人对又硬又涩的美国蛇果不感兴趣,对中国芮城苹果倒是连呼“哈拉哨!”“哈拉哨!”——近几年,俄罗斯进口芮城苹果的总量年年增加。

芮城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黄河岸边塬面山区,每年苹果采收都在霜降之后。芮城的果农绝对有耐心,觑一眼苹果,觑一眼天空,当渴望的眼神等来了一年里的头一场雪的时候,喜悦便挂在脸上了。雪与苹果默契地拥抱在一起,时令就产生了某种神秘的感应,那苹果的味道便奇妙无比了。

早年间,芮城苹果保鲜主要是用果窖储藏。说是果窖,其实就是土窑洞,这也叫原生态苹果保鲜法吧。地道,蛮实,粗犷,接地气,也透着芮城果农的智慧。

芮城黄土层深厚,沟壑纵横,正好适合打窑洞,果农就选择果园附近的深沟崖畔,打窑洞作果窖。这种窑洞果窖,遍布芮城乡间。具体有多少呢?据芮城县果业中心主任王亚军说,至少也有1万个,年储藏苹果20万吨以上。其中最有知名度的,是岭底乡张家滑村的4个巨无霸果窖,纵深蜿蜒数里,储藏量惊人。

果窖里苹果窖藏温度基本控制在10℃左右,保持空气通透,并调节湿度和温度。这些果窖看起来很土气,实际上相当实用,成本也低廉。苹果可在当年10月窖藏至来年6月,这样就确保了苹果“果见果”均衡上市。有道是:“旺季果不烂,淡季果不断。”

当然,芮城也建了数十个现代化的恒温库,几百吨几千吨的苹果储藏在里面都不是问题。电脑设定,遥控装置,湿度温度想要多少度,就能控制在多少度。可是,老辈的果农还是对土窑洞果窖怀着感情,刚刚采下的果子还是习惯放进土窑果窖里,心里才踏实,才有底儿。

不过,现在芮城苹果无需进果窖、无需进恒温库就被订购了。苹果园直接连着各大超市的货架,甚至消费者通过视频,可以直接看到果农的劳作过程以及果子的品质情况。

张建军还告诉我,芮城苹果正在加快营销模式转型升级,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如今,芮城许多果农靠种植和经营苹果,买了小汽车,盖了新房子。

在芮城乡间,果农们美美的小日子,充溢着满足和幸福。

是呀,一枚苹果可以改变生活。

是呀,一枚苹果也可以实现梦想。


作者系报告文学作家、生态文学作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