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为患者托起“心”的希望——记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屈艳玲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0-11

记者 魏濛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句 心内科医生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屈艳玲的工作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当急促的车轮声和脚步声划破心内科的宁静,就意味着她与时间的又一场赛跑开始了。这些年,在与死神的较量与争夺中,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被她从死亡线上拉回,她不断挑战“生死时速”,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托起“心”的希望。

护佑生命挑战“生死时速”

在心内科,分秒之差就是生与死的距离。医护人员每天都在跟“死神”赛跑,战胜了就可以创造一个生命奇迹,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时间就是生命!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就像战士必须随时准备上战场一样。拯救生命,是我作为医生最重要的职责。”屈艳玲说,生死两重天,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丝毫的懈怠。

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到手术完成需要多长时间?在过去,可能需要两小时甚至更久(包括和家属沟通时间及手术准备时间)。而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

2018年5月,永济市虞乡镇黄家窑村居民程年娃,因急性心肌梗死转入市中心医院急诊进行介入手术,屈艳玲他们一键启动导管室,手术医生提前就位,从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历时26分钟。

2018年3月的一天上午,心内科急诊值班电话急促响起,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我这里是万荣县医院心内科,万荣县解店镇患者陈兰英患急性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已负荷,需要转院去做急诊介入手术。”简短的对接后,那边急救车发动,屈艳玲这边一键启动导管室,13时58分患者进入中心医院,仅仅19分钟,开通血管,患者症状减轻,转危为安。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着时间的一分一秒延长,心肌的坏死范围也逐渐扩展,所以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节省时间就是挽救生命。

2017年3月,为了缩短缺血时间,尽可能提前血管开通时间,尽可能多挽救心肌,尽可能多挽救生命,在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屈艳玲带领她的团队开始筹建胸痛中心。2018年3月22日,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认证,成为我市首家国家认证的胸痛中心,这标志着市中心医院的救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胸痛中心建设启动,经过屈艳玲团队的不懈努力,患者就诊到手术开通血管时间,从原来的每月130分钟(平均)降低到每月15分钟左右(平均)。自胸痛中心建设启动,截至目前,市中心医院接诊了约2760人次胸痛病人。

精心守护患者“心”的希望

正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抢救不及时会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所以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屈艳玲时刻开启待命工作模式。在她的世界里,随时可能响起的电话、病人家属的急切问询、毫无规律的作息时间都是工作常态。但为了病人的健康,她无怨无悔。

2007年至2016年,屈艳玲任心脏重症监护室副主任。重症监护是医院永远灯火通明的地方,是需要时刻关注监护设备屏幕上的数字和曲线的地方,是需要及时处理各种紧急病情突变的地方。在这里,病人往往扎着堆来,而且病情危重、紧急。

2001年的正月初五,一大早就来了两个重病人,一个是中年男性,先天性心脏病,全身水肿,气短明显,心衰严重。一个是年轻男子,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快室率房颤,辗转反侧,呻吟不止。

两个重病人同时就诊,每一个病人的病情都刻不容缓,屈艳玲就像上膛的枪,眨眼间就进入了抢救状态,监护、吸氧、输液、观察,时刻紧盯病人生命体征和症状的细微变化,随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要知道,这样的重病人能给予医生的抢救机会并不多,必须争分夺秒,跟死神赛跑。为了随时监测两位病人的血压、心跳、呼吸等情况,屈艳玲时刻保持警惕,每过10分钟,为病人测一次血压,在床旁监护生命体征,观察药物疗效,观察病情变化,为患者选择最适合、最及时的治疗方案。就这样两个病人,屈艳玲看完这个看那个,一站就是十个多小时,直到下午六点,两个病人病情转向平稳。

一腔热情彰显医者仁心

自1991年进入市中心医院以来,屈艳玲在专业领域孜孜以求,卓越奋进,高超的临床医术和对患者的热情真诚,让她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良好口碑。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作突然,许多发生在平时貌似健康人的急发病后。医生跟家属交代病情往往得不到理解,家属认为刚才还好好的人,怎么就会有生命危险?为什么需要急诊手术?是不是医生吓唬我?有的甚至要先问问自己村里的医生才决定,而家属要咨询的往往并不是心血管专业的。这样的过程,只能延误治疗,甚至因为数分钟的延误使抢救生命的机会转瞬即逝。碰上这种情况,屈艳玲就一边指挥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一边跟家属循循沟通,告诉他们病情的危重性,告诉他们只有相信专业医生才会更好,即使家属暂时不理解,出言不逊,也丝毫不会影响她抢救病人的治疗工作的进行。

不管职位多高职称多高,屈艳玲从来都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医生,面对患者和家属,她总是面带微笑,没有一点架子。认识她的人和她接待过的患者都说,屈大夫不光诊疗技术高,态度还好得很,什么时候都是面带微笑,患者同事在她面前从来没有拘束感和紧张感。患者们常说看到屈大夫的笑容,病情都好了一半。

在市中心医院工作28年来,她没有受到过一次投诉,她用微笑带动和感动大家,让微笑传播爱心和温暖。不管患者及亲属甚至亲朋,只要向她咨询患者病情、反映患者病情,她都会认真对待,仔细查阅患者病历,亲自查看患者,然后耐心解释和解答。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是有病人病情需要,不管深更半夜还是节假日,她都会立即快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现场。有外地的患者来看病,挂不上她的专家号,为了不让病人失望,她不管一天门诊量多大,自己多辛苦,都想法加上一个号,让病人满意而归。

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精准的治疗方案、高超的技术水平,以及协作的团队力量,迎来了患者的一致认可和感激。数不清的患者,经过她第一次接触治疗,就选择她作为长期的健康托付者。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以前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心血管内科,现在已经成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医护人员106人,病床130张,设有专用介入导管室,配置了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机、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三维标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可以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术、各种起搏器安置术、射频消融术等手术。尤其最后一项三维标测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于2018年广泛推广,填补了我市在此项应用技术上的空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从医28年来,屈艳玲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时刻牢记医者的誓言,竭尽全力解除患者的病痛,用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收获了患者的信赖和尊重,先后获得运城市“先进个人”、运城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