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铿锵鼓点传心声“山西锣鼓艺术非遗保护及传播”交流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8-27














孙文生: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所长

在这个重要节点上,回望历史、启示当下非常有意义。山西锣鼓的鼓种多、曲目多、参与面广,影响力大,是山西民间艺术保护当中的一个瑰宝,所以一定要传承好、保护好。在实际中,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代紧密结合,把握好新时代文化特征,对今后锣鼓艺术的非遗保护和传播工作具有方向性指导意义。这就要求大家既不十分超前也不落后,重铸锣鼓文化艺术新辉煌。


单红龙: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山西的锣鼓艺术现阶段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同质化发展,比如什么锣鼓盛行,大家都去打这个锣鼓,却将自己的传统锣鼓艺术抛弃。二是创新不足,舞台艺术转化不够。建议各个高校、演出团体应多以锣鼓为素材,创造一批好的舞台艺术。而这个创新的前提是做好传承,必须要有保护各地传统资料的意识。有意识地重视古老传统艺术,将各地曲谱、录像等资料存放库中,这对非遗的传承是一个很有力和有利的措施。只有在保留原来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创新,才可能实现古为今用。


牛晓珉:山西非遗中心主任

当下,我省的非遗工作重心已由巩固、挖掘、整理资料阶段向多种方式传播展示转换,由理论研究成果向传承的社会实践转换。项目的内生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每一种锣鼓艺术要把自己具有辨识度的独特基因弘扬好。各级传承人是项目前行的舵手,要肩负起把握前行方向的职责,确保不走偏,并吸收各方智慧,成为引领行业的标杆,在项目发展的历程中留下这个时代传承的痕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需要一代又一代传承人贡献智慧,才能使项目受到所处时代的欢迎,得到可持续发展。


韩起祥: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太原锣鼓传承人

1987年,一首《秦王点兵》让山西锣鼓一举成名,“以泥腿子的形象”进入人民大会堂。1989年,山西威风锣鼓被评为“中国第一鼓”。现在,山西锣鼓又迈进一个新的历程,我们的责任就是尽自己的全力,把这份辉煌继续下去。如今发展锣鼓事业困难不断:各乡镇从事民间锣鼓的人不少,但队伍难维持、难养活,这多与经济发展落后有关。但今天看到领导、专家共同探讨锣鼓艺术发展,实属不易。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国家、各级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我们有一个“中国梦”,就是举办“山西国际鼓乐节”,为山西“一带一路”面向世界发展创造新的贡献。


王绍曾: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恢复禹王锣鼓等传统艺术,这是一个挽救工程。民间艺术都是靠口口相传,基本没有文字记载。民间艺术的挖掘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禹王锣鼓的重新挖掘非常有意义。挖掘、整理、发展、继承、改革、创新等,让其形成章法,都需要研究,其更多的深层文化还需要继续努力。此次看到小学生表演禹王锣鼓,这也是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因为可以提高传统艺术的普及度。有自己的创作队伍,加上民间和政府的重视,相信一定能将宝贵的锣鼓文化发扬光大。


淮海:山西省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家、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此次夏县召开锣鼓文化研讨会,得到了各方支持,作为锣鼓人十分感谢这份厚爱。各位专家的意见对现阶段怎样发展和传承锣鼓艺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落实、践行,更要做好。禹王锣鼓队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当地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无私奉献,更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份文化自信一代一代传下去。


郝世勋:绛州鼓乐国家级传承人

各国各民族的鼓均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鼓是人们的心声。正所谓“天下鼓手是一家”,新绛农民锣鼓队能走上舞台、打到世界、打进院校,除了这一点,另外也需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其他鼓种传承上的宝贵经验,才会少走弯路。建议禹王锣鼓定位明确,有自己特色。阴阳鼓也就是一大一小鼓,这个特色不能丢,鼓音的高低要明显、锣的演奏要讲究,服饰、配备要紧围绕主题,把中华民族的豪情打出来,才是山西禹王锣鼓的本色。


张勇:威风锣鼓国家级传承人

民间锣鼓的生态有几个点很重要,分别是:群众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与时俱进的创造性、专业人士的参与性、政府的引导性、大事件的推动性。一定要谨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特色要突出、强化、巧妙。曲牌是二度创作的源泉,优秀作品大都来自民间;要创作一些紧扣时代的作品,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要有专业人士深入参与和指导;要借助全国大事件推动民间文化。群众参与度越高、其持续越久。鼓和锣的大小、音色配置要有比例,表演形式可以多样化,服饰要方便表演。


张彩虹:云胜鼓乐团团长

云胜锣鼓作为山西锣鼓的一个乐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召开过三次研讨会,出了三本书,书里记载了所有单曲、曲牌、人文背景和锣鼓特色等。当前,云胜锣鼓还需在传承责任、基因保存、弘扬文化精神等方面加强,在紧跟时代的脚步的前提下继续做大做强。


薛亥申:夏县禹王锣鼓基地禹王祥韵鼓乐艺术团负责人

作为禹王锣鼓的传承人,需要做好两件事。没有普遍性,就没有参与性。第一阶段是把禹王锣鼓队伍建起来,让百姓喜欢,让他们参与进来,继续发挥群众普遍性的特点,为老百姓服务,为老百姓表演。第二阶段,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努力学习,发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锣鼓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和锣鼓艺术这笔财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任俊文: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艺术是相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回民族自信,是我们每一位家乡人都非常愿意看到和乐意做的事。这也体现了普遍性和群众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论任何乐种,服务好这一方水土上面的百姓文化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爱护和保护祖先留下的宝贵资源,是传承的真正意义,也是原生态艺术的特点。锣鼓文化,不仅是声乐艺术,而且代表着其背后支撑的更深层的文化。从理论上,由浅入深地挖掘锣鼓文化的发展轨迹,从形式和内容上,往外延伸到其他艺术拓展思路。


孟耿成: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新东武术馆董事长

锣鼓跟无数艺术一样,都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从历史上讲,锣鼓和武术有渊源,是一脉相承的。锣鼓文化能被各级领导、专家、群众认可,证明从古到今,它的魅力一直在。而在现代社会,一个有感染力的锣鼓艺术首先要打出细节,从细微处给人以感动。除了锣鼓的声乐和画面冲击力,一定要结合现代的元素,利用视频形式把表演性和互动性相结合,把锣鼓的威风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在未来才能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常峰:太原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山西省锣鼓艺术家协会主席

本次会议探讨围绕保护和传承山西锣鼓艺术,是对山西锣鼓事业展开的一次贡献,让大家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专家们纷纷谈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对今后山西锣鼓艺术的传承和传播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其过程有四点很重要,即讲政治、讲艺术、讲感情、讲奉献,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保留山西锣鼓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打出感情、打出节奏,是所有锣鼓人的情结。在一线有很多基层传承的典范,他们为山西锣鼓事业搞钻研、谋发展,这都是难能可贵的价值体现。作为锣鼓人,我为从事锣鼓事业而骄傲,因为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同一条路上努力不懈,创造了美,展现了美,令人振奋。


本版文字根据发言顺序整理

记者 薛丽娟

本版摄影  记者 王阳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