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永远的军人”——王鹏飞(上)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8-12

编者按:

大江东去,岁月无声;脱下军装,奉献地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退役军人。无论是当年穿着军装保家卫国,还是现在脱下军装出色工作,他们都秉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运城市检察院技术处军转干部王鹏飞,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岗位上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本报今起刊发典型人物系列报道“永远的军人”——王鹏飞,敬请关注。

记者 解世忠 范楚乔 实习生 兰雪峰

在从军的22年里,他绝对忠诚,无论在哪个岗位都闪闪发光,为部队建设抛洒青春和热血;

在检察战线的近20年里,他能打胜“仗”,急难险重面前有担当,坚守初心,拼搏进取,为检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在退休返聘的5年里,他随时待“命”,不计个人得失,淡泊名利,为检察事业和小区居民奉献着余热。

他,就是运城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永远的军人”——王鹏飞。


组织需要,就是“命令”

2014年9月,王鹏飞到了退休年龄。

多年的老朋友知道后,愿意请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

但单位分管领导代表组织找他谈话时表示,因他所在技术工作岗位特殊,希望能返聘回来继续工作。王鹏飞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天也没有休息,照常上班。

有私人企业看重他的司法会计鉴定资质,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王鹏飞不为所动。

返聘后的王鹏飞,工作更拼了。

2017年4月,市检察院决定筹建院史馆,王鹏飞和同事跑遍了全市13个基层检察院及众多离退休老同志家中,收集照片、录像带、实物等各种资料,并将大量的荣誉证书、案卷等转为电子格式留档。

为按时完成任务,他坚持每天和大家一起加班,常常到晚上10点后才回家,有时甚至忙到夜里一两点钟。

最终,他们从上万张照片中筛选出1000多张照片和一些珍贵的视频资料,这些资料展现了运城检察事业的发展历程。

在王鹏飞紧张忙碌的大半年里,为了照顾外孙和孙子,他的爱人往返奔波于天津、北京两地,终因身体不支,病倒了。

女儿埋怨说:“爸,您一个月只拿2000块钱工资,老加班,还没有加班费,我给孩子雇个保姆每月还得4000多块呢,干脆来我这里陪外孙吧!”

身为老党员的爱人却替他解围:“你爸虽然退休了,但机关需要他,就让他去吧。我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去年的12月13日上午,王鹏飞患脑溢血的大哥在病床上苏醒,念叨着想见他一面。当时王鹏飞正在闻喜县和同事准备对一名意外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尸检。

他和大哥在视频中进行了简单交谈,答应工作一结束就回去。然而,尸检中途,电话里却传来了大哥去世的噩耗。

小时候,大哥对他照顾最多,两人关系“最铁”。

王鹏飞强忍失去至亲的痛楚,继续拍摄,回到机关已是深夜11点半。没能当面与大哥告别,成了他终生的遗憾。每每想起此事,他只能望着手机里两人最后一次视频的聊天截图发呆。

如今,大家仍会在单位的各项活动中看到王鹏飞扛着设备,一丝不苟录像、照相的身影;也会看到他在同步录音录像、勘查现场中聚精会神地工作;还会听到他在单位拍集体照时,向大家喊“西瓜甜不甜”……

急难险重,就是“命令”

年过六旬的王鹏飞,干起工作来激情满满。“别看老王年龄大了,遇到着急的事情,他一路小跑着就赶过去了。”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刘永东说。

去年夏天,64岁的王鹏飞随公益诉讼部门人员,就中条山蚩尤部落遗址保护进行走访。陡峭的山坡上荆棘丛生、人迹罕至,当一些年轻同志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行进时,老王找来工具,在荆棘丛中为大家劈开了一条小路。他一边开路,一边不忘拍摄。

在王鹏飞带领下,大家手拉手,共同向前。途中,为激发同事的斗志,王鹏飞放声高唱《长征组歌》第六曲《过雪山草地》,嘹亮的歌声让在场的人热血沸腾,众人顶着酷暑,勇往直前。

今年3月,王鹏飞随公益诉讼部门的办案人员,外出调查一处非法排污案件。现场环境恶劣,到达最佳拍摄位置,要趟污水、过枣刺,穿两米多高、密密麻麻的芦苇丛,距离约20米。

已65岁的王鹏飞对地形进行察看后,不顾眼前这一切,背着相机,靠一根木棍,深一脚浅一脚地钻进芦苇丛。途中,他的衣服上沾满了杂草、污渍,裤子有些地方还被枣刺划破,他全然不在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角度,拍下了关键的图像证据。

王鹏飞对工作的拼劲,也令单位的年轻人自叹不如。

2015年,为学习视频制作技术,王鹏飞自掏腰包,购买了一套正版视频编辑软件。刚开始学时,经常因为一个误操作,素材就被删掉了,只能从头再来。

经过向专业人员请教、自己研究摸索,现在他已经可以熟练掌握这门技术,拍摄、制作、剪辑成片,给单位提供了很多视频素材,节省了不少经费。

今年4月,王鹏飞还在单位离退休人员学习课堂上,为大家分享了许多微信、电脑的使用技巧,使很多老同志受益。

近期,他电脑旁又多了一个语音输入设备,只为加快输入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同事们说,不管多难完成的工作,老王总是积极想办法解决,有他在,大家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群众所盼,就是“命令”

2017年,被评为“全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后,王鹏飞在共产党员岗位牌上写下:学雷锋精神,做合格党员,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作为自觉行动。

平时,不论是同事、战友,还是普通群众,谁需要帮忙,只要能做到,他从不说“不”字。就算只有一面之缘,他也尽心尽力提供帮助。

2017年6月,一位战友向王鹏飞求助,想托他找个心理医生,为一个朋友的孩子看病。王鹏飞爽快应承下来。

当时,那个小男孩少言寡语、心情抑郁,不愿意上学,母亲怀疑孩子得了抑郁症。

见到小男孩时,王鹏飞十分心疼。孩子看上去很机灵,不像有心理疾病。他便主动套近乎,找一些有趣的话题聊。一开始,孩子低着头一直不说话,王鹏飞便拿出工作证给他看。庄严的国徽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眼里透出一丝信任。

王鹏飞便给他讲自己的经历,鼓励孩子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努力实现梦想,长大报效祖国。小男孩在他的开导下,情绪慢慢好转,向王鹏飞道出了自己的“秘密”。

原来,这个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和母亲关系不睦,经常被母亲责罚,缺乏安全感,逐渐导致了性格变化。

“孩子根本没有心理疾病,以后你要注意不能打骂孩子,多和他沟通。”王鹏飞对孩子的母亲说。

经王鹏飞耐心调解,母子俩的心结被打开了,也互相理解了对方。

从此,小男孩和王鹏飞结下了忘年之交。小男孩回到家后,仍念念不忘运城的“王大爷”,时常和他微信沟通,两人便成了好朋友。不久,小男孩恢复了开朗的性格,学习成绩也逐渐赶了上来。

2016年12月,一位老战友患脑出血住院,医疗费较高。得知情况的王鹏飞,拿出身上的1300元给了战友爱人。随后,在他和另两位战友的号召下,共为患病战友筹集了1.5万余元。

在这位老战友进行康复治疗的两个月里,王鹏飞几乎每天晚上都去医院看望他,扶他练习走路、陪他聊天,还把部队首长和战友的慰问和关怀读给他听,鼓励他战胜疾病,使他原本消极的心态慢慢变得乐观起来。

这位老战友受病情影响,有些喜怒无常,经常发脾气,对王鹏飞也不例外。但王鹏飞非常有耐心,依旧天天来陪他,令家属十分感动。老战友出院回老家疗养后,王鹏飞放心不下,一有时间就去探望。

多年来,王鹏飞光顾着给别人拍照,自己连一张生活照也没有。今年,同事硬拉着他拍了一张生活照,他当时就把照片设置成微信头像。那张照片上,王鹏飞胸前挂着照相机,肩上扛着摄像机。这,正是他多年工作中的样子。

如今,他依旧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习惯,电子设备要充满电,存储卡的资料要第一时间归档并清空,所有工作完成后才离开办公室……他依旧是一位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军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