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张曜与西域屯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8-05

张曜是清末著名的西征大将,自1874年进疆至1884年离疆,张曜在新疆生活了10年,这也是其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阶段。他兴修水利,开展屯垦,平定敌军,为稳定和发展边疆做出了不朽的功绩,被清朝赐号“霍钦巴图鲁”。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新疆的库车、伊犁等地相继爆发了反清叛乱事件,天山南北先后建了五个封建割据政权。清政府在左宗棠的坚持下,终于采纳了收复新疆的意见,朝廷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同治八年(1869),左宗棠赴泾州,命张曜从古城西进为后路,军次兰扇,迅速破敌于察漠绰尔,又败之红柳树。张曜身先士卒,策应前敌,及时善后,成为左宗棠的一位得力大将。

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命张曜在哈密兴屯垦荒,以足军需,并利民政。

张曜派员查明户数,招收大量流民,拨给口粮、农具、籽种等,制定相应措施,如官府收购屯民的粮食、对借籽种的屯民不征高利等,促进了哈密民屯发展。张曜注重发展军屯,对于军屯的收成按价收回,此举使将士劳有所得,不仅解决粮饷问题,免于远途运粮之苦,且有所盈利,以后还可顺利转为民屯。

张曜兴屯哈密,为收复新疆提供了后勤保障。南疆收复后,在左宗棠的推荐下,清朝命张曜负责南疆善后事务。面对战后大量荒废的土地、遭到破坏的水利设施,张曜立即着手恢复屯垦,安抚流民,保障民生。他相继修复了喀什噶尔、叶尔羌河,并挖建支渠,完善水利设施,为屯垦提供了水利保障。对大量战后难民,遣回原籍,发给籽种、牛具等,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为调动屯民生产积极性,张曜改革赋税、差徭制度,按亩征税,改变了原来的“按丁索赋”,促进了屯垦的恢复与发展。

张曜是大清晚期难得的廉洁官吏,为官四十年,从来不言置办家产之事,凡是所得俸禄,常常施舍散尽。因他礼贤下士,各地儒士、名士都争相归附。张曜死后,百姓在街头小巷失声痛哭,待出殡时,满城百姓为他送葬。

(《生活新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