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闻喜上镇村:“双喜门”里喜事多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8-01-10

闻喜上镇村:“双喜门”里喜事多

本报记者 杨红义 见习记者 张晓丽


高10.66米,宽27.45米,深7.08米,红白两色铝板镶嵌而成的大红“双喜”字高高矗立,由世界纪录协会颁证确认的“世界最大的双喜门”,与通村“富民大道”两侧的二十四个造型各异的小“双喜”字雕塑,构成“全国文明村”——闻喜县东镇上镇村独领风骚的文化名片。
“双喜门”里有说法。双喜门的“双喜”源远流长。相传古时上镇村东北角有个四圣庙,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南下巡视河南时在此暂住,当晚喜获平南越捷报,次日早晨又喜得子,可谓“双喜临门”。自此,上镇村与喜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双喜门”激扬文化自信。2013年2月,在上镇村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东镇‘双喜’文化节”上,“喜”字楹联、“喜”字花馍、“喜”字剪纸、“喜”字刺绣等千余件优秀作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极大地激发了上镇村村民热爱喜文化、建设喜文化的热情。村民田冬枝,一双巧手能剪出60多种形状的“喜”字;村民李佐荣的篆刻百喜图精雕细琢、形态各异;现为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的上镇人李玉轩,运用行草和篆书,使“喜”文化享誉海内外……
“双喜门”给力乡风文明。“双喜门”下,有精心制作的全村姓氏雕塑;文化广场,有全村27个姓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以“家国情怀、世代传承”为主题,上镇村深入开展“晒家训、扬家风”活动,坚持评选“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开明婆婆”“贤惠媳妇”评选,德孝文化蔚然成风。林良云就是个人人夸赞的好儿媳、好媳妇、好妯娌,而且是个致富能手。林良云自结婚以来20多年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媳关系好,开起玩笑来没大没小。因为婆婆是村里妇女主任,平时工作忙,在家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林良云对此毫无怨言。她还和哥嫂合伙开了个“家庭农场”式草莓采摘大棚,平日里,因哥嫂在钢铁厂打工忙,大棚主要由林良云一个人打理,而每年她都是主动把分红交给哥嫂。“全家一条心”,把大棚搞得红红火火,到园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双喜门”引领全面小康。早在2014年5月,上镇村就注册成立闻喜县双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围绕喜文化,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旅游、农家乐、闻喜花馍、婚庆、婚纱摄影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条。围绕历史文化名人汉武帝刘彻,挖掘整理历史文化,精心编撰出版《上镇喜文化巡礼》。目前,正在加紧筹建汉武帝祠堂,恢复重建村里历史上极负盛名的四圣庙,规划建设中国喜文化民俗博物馆,新建一个非物质文化花馍展览馆。喜文化民俗博物馆位于开春后动工建设的“双喜小区”,集中西式宴厅、婚礼殿堂、婚纱摄影等功能于一体,将与“双喜门”一起,把上镇村婚庆文化推向新高度……
寄托上镇全村人致富梦想的,当属正在实施的“喜文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区”。项目占地600亩,依托退耕还林的荒坡进行建设,规划有400亩的观光型杜仲园,20个草莓、黄瓜、西红柿等四季可采摘的温室大棚,以及跑马场、游乐园等休闲项目。如今,通往旅游区的道路已铺好路基,宽11米,长3.2公里,不久就可硬化、美化。过去长满野草的荒山已被打理得有板有眼,灌溉用水也已引到山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上镇村340户村民家家土地入股,将来人人都有分红。
抬头见喜、进门沾喜、出门带喜,年年进喜、月月逢喜,天天闻喜,“双喜门”里喜事多。作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上镇村正抢抓国家“乡村振兴”新机遇,满怀豪情开创全面小康的“喜时代”。

(责编:董欣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