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8
从盐湖区博物馆的“共读天地书”主题分享,到盐湖区解州镇田间地头的关公文化挖掘,再到民间文书工作坊里的民俗文化解码……近年来,运城学院中文系以党建为引领,深耕“文以载道”党建品牌建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典籍、走进课堂、走入实践,着力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应用型人才。
思想铸魂,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初心使命。运城学院中文系党总支牢牢把握思想引领根本方向,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等,从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切入,深挖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时代内涵,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浸润师生心田,该系创新学习形式:开设“河东故事”音频栏目,引导学生在声音韵律中领略历史文化魅力,在人物传奇故事里传承廉洁文化思想;在盐湖区博物馆开展“共读天地书”主题实践活动,以“博物馆+阅读分享”的创新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历史,传承根脉;在芮城永乐宫开展“克难护珍”主题研学活动,引导师生深刻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实践固本,构建特色文化育人方式。运城学院中文系坚持“知行合一”,将实践育人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环节,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实践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该系精心打造“河东文化概论”等山西省一流本科课程,把黄河文化、河东文化等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内容,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焕发时代光彩,为学生筑牢文化知识根基。
在课外实践中,该系积极搭建多元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文化素养。德孝文化节上,学生们以朗诵、配音等形式,生动诠释德孝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笔墨与声音交织,青年学子用真挚情感致敬千年文明;推普实践团队深入盐湖区解州镇,在田间地头挖掘关公忠义文化,以语言服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与文化发展;“历史回声”志愿服务队走进博物馆、乡村、学校,用专业知识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实际行动传承历史文脉,将“知行合一”的传统智慧转化为“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
创新驱动,探索文化发展的青春表达。运城学院中文系立足学科优势,以创新驱动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文化焕发青春活力。该系成立家文化研究中心,聚焦家风家训、德孝文化、家国情怀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深耕黄河文化、河东文化、方言民俗文化等领域,今年发表高质量论文10篇,获批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教改创新一般性项目等3项,签署产学研项目12项,出版著作3部,为地方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案。
与此同时,该系还与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启动“盐湖瑰宝”大学生文物保护作品创作活动,探索“校地共建、文物活化、人才共育”的可持续路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运城学院中文系将以思想铸魂涵养“根”的定力、以实践固本培育“行”的自觉、以创新驱动激发“新”的活力,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富矿,赋能“大思政”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记者 王月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