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无人机为大棚“添衣加被”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6

为保障冬季蔬菜正常供应,稳住群众“菜篮子”,盐湖区积极推进大棚升级改造,引入现代农业科技,通过无人机助力保温被铺设,为蔬菜大棚“添衣加被”,全方位保障蔬菜产量稳定、品质新鲜优质。

近日,笔者走进东郭镇下段村东郭宗元家庭农场的蔬菜大棚,湿润的暖意扑面而来。田垄上,生菜苗破土而出,点点嫩绿整齐排列,尽显生机活力。

“农场共有11个大棚,其中5个覆被式大棚种植生菜,预计2026年春节前后上市;生菜收割后将接续种植西红柿,于明年5月至6月成熟。其余6个温室大棚正在整地,即将栽种西红柿苗,西红柿将于明年3月底至4月初上市。”农场负责人郭宗元介绍道。

为应对冬季严寒,保障生产不受影响,该基地早在今年6月就启动了大棚升级改造工程,将5个冷棚改造成结构更加坚固的覆被式大棚,并专门设计了保温被铺设轨道,为冬季防寒保暖筑牢了“硬件”基础。同时,对剩余温室大棚的墙体和骨架全部更新,进一步增强了抗风能力和保温性能。

除了棚体改造,无人机的投入使用让大棚保暖工作更具“科技范”。在保温被覆盖环节,无人机成为农户的“好帮手”,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无人机铺设保温被优势明显:一是省工,原先8个人的活现在4个人就能完成,只需简单拆、装、挂绳,人力投入大幅减少;二是省时,以往8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如今4个人半天就能完成;三是灵活高效,之前人工配合吊车作业受地块限制,部分区域无法进入,无人机只需一个起飞平台即可操作,真正实现了省时、省工、省力、省钱。”郭宗元细数着无人机带来的便利。

从老旧棚体到覆被式大棚的“硬件”升级,再到无人机应用的“软件”赋能,盐湖区现代农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科技赋能让冬季蔬菜保暖更高效,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为盐湖区冬季“菜篮子”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本报特约通讯员 乔沼珲 王 洁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