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企互鉴”拓新路 数字融合启新程

我市基层税务探索服务新路径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4

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基层税务部门如何精准施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芮城县和永济市税务部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他们立足本地实际,一手通过搭建“企企互鉴”平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一手依托技术驱动实现业务流程重塑,以务实创新的服务举措,为企业减负增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企企互鉴”打通

财税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为响应企业在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对财税管理精细化、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芮城县税务局组织辖内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芮城分公司与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重点企业开展财税管理专题交流,通过搭建“企企互鉴”平台,推动企业共享实践经验,共同提升财税管理效能,为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可行路径。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业务复杂程度提高,财税管理在效率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合规保障等方面面临新挑战。芮城县税务局在常态化走访调研中发现,不同行业企业推进财税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各具特色,具备交流互鉴的基础。本次专题交流是税务部门在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基础上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促进经验共享与管理提升。

在交流环节,南通星辰公司财务团队系统演示了自主搭建的报销与保障共享系统。该平台通过业务流程重构,将票据上传、费用归类等操作前置至业务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后台则集中进行合规性审核与系统运维,推动企业财务部门职能从“事前审核”转向“事后监督与收支执行”。该系统具备与电子税务局对接的能力,可为纳税申报提供数据支持,有效提升财税工作效率并降低差错率。

亚宝药业集团财务负责人结合医药行业特点,就系统在多业务板块、跨区域管理中的适用性提出问题,双方围绕系统架构设计、权限管理、数据安全等具体环节展开深入讨论。亚宝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参考此次交流成果优化企业正在推进的财务数字化升级方案。

芮城县税务局的业务骨干针对电子发票合规使用规范、税前扣除凭证管理要求、涉税数据安全风险等共性难点,结合最新政策口径进行解读,并提供操作建议,引导企业在合规框架内推进管理创新。

芮城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企企互鉴”活动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效的有益尝试。未来,税务部门将围绕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市场主体的需求,拓展交流形式,深化政策辅导,完善服务措施,为企业财税管理提质增效提供持续支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然人代开发票

实现“全流程线上办”

近日,扣缴义务人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在国家税务总局永济市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辅导下,首次通过融合场景发起现代服务专家评审费发票,成功确认开具并顺利完成税款缴纳,标志着永济市税务局自然人代开劳务报酬发票开票缴税融合场景推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开启了当地自然人劳务报酬代开发票业务“全流程线上融合、一站式便捷办理”的新阶段。

此前,自然人代开劳务报酬发票需经历开票申请、税费计算、线下缴费、发票领取等多个环节,流程繁琐且耗时较长。为破解这一痛点,永济市税务局聚焦纳税人缴费人实际需求,依托电子税务局平台,打通开票系统与缴费系统的数据壁垒,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实现全流程一体化办理,进一步提升代开发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据了解,自然人代开劳务报酬发票开票缴税融合场景试点工作启动后,永济市税务局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细化措施,明确分工,确保全面推进融合场景的顺利落地。在拓展服务场所上,在税务服务厅设立自然人代开发票服务窗口,为自然人代开发票提供全流程服务。在优化代开程序上,按照现行税收征管规程和政策,将代开方式由税务窗口代开优化为扣缴义务人在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发起、确认开具,不仅规范了代开业务流程,也便于自然人自主操作。在压缩证明资料上,坚持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并重理念,压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对分次代开业务采取业务合同留存备案制,避免资料重复提交,让自然人代开发票更轻松、更简单。在依托信息传输上,依托山西省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在线受理自然人代开发票退税申请,退税资料由税务部门内部流转、窗口出件,避免让开票人办理退税往返跑、多头跑,有效降低代开成本。

永济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踪试点运行情况,收集纳税人缴费人在代开发票中的难点困惑,并进行问题研判,持续改进服务措施,提升自然人代开发票的办理体验。

芮城“企企互鉴”模式打破了企业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先进管理经验的共享与扩散;永济“全流程线上办”则体现了以技术赋能服务、将便利留给群众的改革导向。这两项举措看似切入点不同,但核心都指向了“精准服务”与“效率变革”。他们不仅切实解决了市场主体在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难题,提升了满意度和获得感,更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未来,随着此类创新实践的持续深化和拓展,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区域经济行稳致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记者 余 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