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山西安运风机有限公司用44年刷新风机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从“破局”到“领航”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7

在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处现代化厂区内,机床轰鸣,设备高速运转,铝合金叶片在压铸车间完成精准塑形,电控车间内精密线路如神经网络般延伸,它们与电机、壳体共同组成一台台矿用通风机。这些产品不只是普通的工业品,更是煤矿井下工人的“呼吸机”。

成立于1981年的山西安运风机有限公司,用44年的时间,不仅打破了国外风机行业的技术垄断,更成长为定义煤炭行业风机标准的引领者,完成了从“破局”到“领航”的跨越式发展。

自主制造

铸就硬核护城河

矿用风机是关乎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运营的关键设备,在多年前,此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煤矿对风机的强烈需求和技术上“卡脖子”的痛点,共同催生了安运风机的诞生。

1981年,安运风机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矿用防爆通风机生产企业。随着厂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安运风机在国内逐步布局了四个厂区,并构建起辐射全国的生产网络。“安运风机参与了矿用通风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制定,这是对我们近半个世纪技术沉淀和市场规模的肯定,也意味着安运风机在行业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安运风机董事长李京哲说。

山西安运风机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组装风机扇叶。

一台风机,由动力部分和控制部分共同构成,动力部分包括叶片、电机、壳体,控制部分即为电控系统。目前国内风机企业所用电机、叶片、电控系统以外购为主,仅壳体自产自用。安运风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实现叶片、壳体、电控系统的自产,自产率高达75%。相比之下,同行的自产率仅为25%左右。

在安运风机叶片生产车间内,成捆的铝锭闪烁着清冷的金属光泽,它们即将在高温中熔化成液体,并在模具中经历压铸,形成叶片的原始轮廓。此后,叶片依次通过粗打磨和抛光工序,去除表面瑕疵,初步呈现出金属的质感,最终被精准输送到精细打磨阶段。

“压铸所用模具均为我们自主研发,所产叶片形状、性能与其他部件能精准匹配,且更耐用、稳定,能够有效提升风机风量、风压和效率。目前,公司所产叶片不对外销售。自从今年年初实现叶片自产后,我们能放开手脚搞研发,再也不怕同行模仿了。”李京哲告诉记者。

安运风机第二大优势在于电控系统。过去,安运风机所用电控系统多为外购,经常会遇到不适配、电流电压不稳、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尤其致命的是,外购电控系统通常设有密码,一旦故障,必须找原厂维修。若原厂家在风机长达20年的寿命周期内倒闭,整套价值不菲的风机将瞬间“脑死亡”,用户只能整体更换,成本巨大。

为此,安运风机研发投资2000万元实施电气设备技改项目,对原电控车间进行提升改造,购置安装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生产线及相关检测设备。目前项目已完工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

此项目的投产,意味着安运风机在电控系统上实现了自产自用,完美解决了外购电控系统可能遇到的问题。

创新驱动

激活转型新动能

随着智慧矿山建设和节能环保要求趋严,矿用风机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转型的本质是从“一台高技术机械设备”向“安全、高效、节能、智能的通风系统解决方案”的蜕变。转型需要创新,更需要新的思路、人才、研发方向。

工人在焊接风机壳体。 

李京哲是一名1998年出生的年轻管理者,拥有流体力学博士学位,他接管安运风机后,为这家老牌企业注入了全新的思维。在他的推动下,安运风机智能化、高端化、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

安运风机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流体力学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合作,坚持把风机行业的前沿技术及时转化到安运风机的实际应用中;公司自主研发的“主通风机不停风倒机系统”,参加2023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金奖;公司自主研发的“镍洛合金热喷涂叶片”备受客户青睐,自主研发的“智能高低压电控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电控、在线监测等整套风机方案和电气设备;自主研发的“百叶窗自动调节风门”荣获中国煤机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奖;公司多次被评为“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和“品牌建设先进企业”。公司建有国内矿用风机检测能力最全的试验系统,可以对各种型号、不同电压的风机进行技术性能测试……

不仅如此,安运风机还在拓展全新的应用领域。

从全市来看,我省矿用风机需求巨大,我市作为我国矿用轴流通风机的发源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扎实的产业基础,2024年,全国风机产量达4586.55万台,同比增长3.01%。其中,我市共有风机企业23家,年产值约10亿元,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5%。

再看盐湖区,全区共12家风机制造、销售企业,占运城市风机产业的52%,年产值约5.8亿元。其中规上企业3家(山西安运风机有限公司、山西巨龙风机有限公司、运城市安宏节能防爆风机有限公司),2024年年产值达4.5亿元,是我市风机产业的核心集聚区。

较多的风机企业集聚盐湖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企业间便于开展技术协作、资源共享及配套产业联动,集群优势持续凸显。但同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打压同行并非明智之举,我们要在竞争中合作,在技术交流中共同进步,产业集群的知名度一旦提升,客户只要买风机就会想到运城,想到盐湖区,这才是一种良性的产业生态。”李京哲表示,安运风机将不断提升风机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并逐步向电力、核能风机领域进军,开拓新的增长极。

文/记者 李星星  实习生 王美佳  图/记者 陈方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