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果专家”考核“田秀才”

​——万荣县开展果业“三新”建设成果评选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0

记者 冯革才

一片片宽行密植栽培的苹果园场面壮观,一个个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

10月27日上午,在万荣县苹果主题公园的万亩果园,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园里不时闪现采收苹果的村民身影,来往运输果品的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田间,一行十余人分组深入果园,他们用尺子量、用本子记、用仪器测,每个环节认真核对、仔细检验、分类打分……这是万荣县组成的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下简称“三新”)园区评选专家团队。万荣县开展“果三新”擂台“大比武”活动,通过“果专家”考核“田秀才”,评选出一批“三新”示范园区,推动万荣果业提质增效。

产出增收果品

“水果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三新’果园产量逐年上涨,价格也很稳定。一个是量大,一个是能产出优质果,乔化富士是10个套袋果子能产出6个商品果,‘三新’果园是10个果子出9个商品果。特别是种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培育的新品种‘瑞雪’后,效益更高啦!”贾村乡张李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贾应泽有感而发。他们村的“三新”果园也参加了评选,他是有备而来。

评委之一、市果业发展中心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张国强介绍说,“三新”果园,即在苹果生产管理中引进新品种,苗木实现了品种和砧木“双脱毒”,破解了老果园不能重茬栽培的难题;集成新技术,采用简化修剪、水肥一体、宜机化管理等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六大核心技术,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果园的管理模式;运用新模式,实行宽行密植、通风透光、便于机械化作业的栽培模式,实现了“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的目标,而且省水、省肥、省力、省工。因其挂果早、易管理、效益好,“三新”果园已经成为引领运城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突出新质生产力、田园安全性和全产业链的果业三大特征,这种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运作模式,值得点赞。万荣果农气场足、果园功能强、园区有看头,万荣苹果‘果’然精彩。”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运城试验站原站长郝淑英如是点评。

“这是瑞阳,果面呈鲜红色;这是瑞雪,果实黄绿色,绿色会偏重,阳面会略微泛红。‘瑞香红’是新品种,果型高桩,大小统一,外观鲜红,肉质细脆,口感酸甜多汁。这个示范园区施行‘矮砧宽行密植模式’,原来一亩地种30棵,现在能种100多棵,不仅方便田间劳作,也能为苹果生长营造透风透光的环境。”中级农民技师苏晓冬既是评委,也是常年指导果农的老师,他一边介绍着园区情况,一边认真解答果农提出的一些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从苗木、技术、种植宽度等多方面为种植户答疑解惑。

据悉,本次参加评比的是2019年以来建设的100亩以上苹果园区,10月25日启动评选活动,在“三新”果园现场展开“擂台”赛。评委由果树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土专家等组成。评比内容分为树体成活、基础设施配套(水肥一体化配套、格架系统配套、园艺地布配套)、智能化设施配套、机械设备应用、修剪整形管理(枝长势、主枝数量)、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生产效益等项目。

万荣县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介绍说,该中心与贾村乡、高村镇、王显乡、皇甫乡等乡镇政府共同承办这次“三新”果园成果“擂台赛”,并设置了奖项,旨在为当地果业升级提供示范引导。同时,技术专家根据园区实际管理情况给予管理指导建议,乡镇政府督促园区持续整改提升。

促生职业果农

让“三新”果园结出“金果子”。近年来,万荣县通过党建引领、科技破题、市场联姻,立足资源禀赋,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推广“三新”苹果示范园项目。

推广过程中,万荣县充分发挥品种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的示范应用作用,探索现代果业的前沿发展模式,加快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集约生产方式转变、由果业大县向果业强县转变,全力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万荣县果园面积45万亩,已建成“三新”果园3万余亩,涵盖苹果、桃、梨等品类,通过各个品类水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点栽培,突破现有果园产量瓶颈,破解水果产业发展难题,打造出现代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特优果业示范园区,仅2024年全县“三新”果园就新增7690亩。

“三新”果园里安装了农情监测、农业管理、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块,增设水肥一体化、土壤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雨雪传感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等设施,配套光纤、网线等,相较于传统果园具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引导果业发展的“标杆”示范园区。

该县果业发展中心在推广“大间伐、双套袋,强拉枝、高光效,有机肥、生物药”等现代果业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了6项现代管理新技术,为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万荣县注重做好“人”的文章,用一支支专业化队伍让苹果实现“全副武装”“升级加持”。多年来,该县持续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20多所知名院所50余名专家教授的技术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做好“专家教授”文章。他们以“30105”计划为牵引,实施分层培育,即每个产业筛选储备30名本土优秀专家,每个专家带动培养10名技术“二传手”,形成农技推广核心团队;每个“二传手”再带动5户农户,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620人,乡土技术骨干达到1050人。

同时,组建果园大学,下设苹果、桃果、樱桃、梨果、葡萄5个学院,采用“线下巡回讲座+线上技术咨询+实训技术指导”的模式,围绕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精准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组织专业培训,做好了“职业果农”文章。

铸造金牌果业

“去年我家苹果不但卖了好价钱,而且供不应求。今年苹果还在树上就被客商预订啦。”参赛的一贾姓种植户笑着说。

在王显乡竹家村,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发挥了积极的指引作用,党员的示范带动更是让村民吃了“定心丸”。2024年,竹家村启动“三新”苹果示范园项目,总投资770万元,覆盖全村80%的果树种植面积。

过去,竹家村的苹果种植家家单干、效益低下。为改变这个情况,党支部和村委会创新管理模式,在“三新”苹果示范园推行“村建户管、以株代亩、统分结合、联产联营”管理机制:村集体统一规划园区、铺设水肥设施,农户专注栽植管护;打破田埂界限,改“按亩计量”为“按株算账”;施肥喷药由合作社统一调度,修剪、摘果各户分头完成;统一定价、打造品牌,让苹果从“论斤卖”变成“论口碑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万荣县果业发展中心学习借鉴外地苹果产业发展经验,积极提升本地“三新”果园建设与管理运营水平,助力果业高质量发展,连续多年开展各类果业提质增效的“大比武”、擂台赛,通过以评促建、以建提质、以质增效。今年通过“三新”果园评比,使各园区明确目前发展现状与管理水平,督促园区标准规范建设运营,以比促优,激发园区农民生产管理积极性。

走进高村镇“未来果园”,现代果园的气息扑面而来。水肥一体化设施精准滴灌,防草布整齐覆盖垄间,红红的果子悬挂枝头。今年苹果采收期,“未来果园”迎来苹果多臂采摘机器人,效率相当于5个人至8个人,这是万荣县果业发展中心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机器人实验室的“联姻”结果。

如今,万荣大地果香四溢。丰收的果园里,一派忙碌景象,姑娘穿梭果园忙着采摘,地头的老人们则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拣、套网袋、贴标签、装盒,每一个环节操作规范。

如今,万荣苹果企业自主品牌发展已呈现主体多元化、市场细分化、产品特色化的鲜明特点,为万荣果品品牌矩阵的构建注入了强劲活力。截至目前,万荣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第29位,5家企业自主品牌榜上有名。

万荣县果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锚定全市“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水果产业持续调结构、提品质。突出特色化、优质化、设施化发展方向。

今年,万荣县投资8200万元,在贾村、王显等乡镇打造“三新”果园2100余亩;在通化、光华等乡镇建设特优樱桃、水果柿子等现代果业示范基地600余亩;在高村、裴庄等乡镇发展设施水果1000余亩,加快构建智慧果业场景、智慧物联场景,不断擦亮万荣水果金字招牌,推动万荣果业实施“新品种扩面、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探索”现代化转型。

“进一步优化品种、更新技术、创优模式,促进现代果业再上新台阶。着力打造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积极推进果业‘绿色化、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融合化’发展,使‘万荣苹果’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书写运城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万荣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闫文玉自信地说道。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