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0
记者 李星星
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是激发市场潜力的关键环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近日,我省公布第一批山西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名单,我市盐湖区位列其中,是全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三年创建,终获殊荣。在此过程中,盐湖区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力争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范例。
近日,记者通过对盐湖区民营企业进行采访,探寻“盐湖样本”蕴藏的经验与智慧。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走进山西天海泵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不再是传统印象中工人密集、火花四溅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精准挥舞、自动化流水线平稳运行的现代化生产场景。
天海泵业负责人唐军长指着机加车间正在工作的机器人告诉记者:“2015年公司投资上百万元引进3台智能机器人,能独立完成压环、打眼等6道工序,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效率相当于20个工人。它们不仅可以不间断持续工作,而且精度很高,能有效降低产品误差。当时业内很多人过来参观并试图引进,但都因投入高作罢。”
转至铸造车间,电炉正在轰然运行,金红色铁水顺着导流槽奔涌而出,温度定格在1800摄氏度,空气瞬间热了起来。行车吊着巨型浇包缓慢移动,对准底部的模型将铁水倾倒而出。只听见“哧”的一声,没有火花四溅,也没有很大的噪音。模型在遇到铁水的瞬间迅速软塌、气化,化作一缕青烟。

“铸造车间采用自动出砂系统后,工人数量由原先的140多人减少到53人,效率大幅提升。铸造采用的是消失模,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铁水一浇模型就气化了,精度非常高。”唐军长说。
这一幕幕生产场景是天海泵业推进智能化改造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起,天海泵业每年投入1000万余元进行产品研发和智能化改造,一场深刻的“效率革命”在这里悄然发生。投入上千万元的自动出砂系统实现了砂料的自动回收与循环利用;投入400多万元打造的转子铜端环自动焊接系统,让转子焊接实现一次成型;MES系统让每台水泵的生产流程变得透明可视、可追溯……智能化改造为天海泵业提供了强大的设计生产协同能力,也激活了产品创新活力。
天海泵业是盐湖区水泵产业代表性企业之一,作为盐湖区重点产业,在创建示范县(市、区)过程中,盐湖区将水泵产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的重点领域。
据了解,盐湖区创新性搭建我省首个水泵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采用“1+6”服务体系架构,线上水泵云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ERP、MES等管理系统,提供数字化转型、质量检测等服务。已推动98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完成8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汇聚各类工业软件45个,开发12个“小、快、轻、准”应用场景。这一案例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低成本、快部署、高适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盐湖样板”。与此同时,盐湖区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项目,加速推进水泵产业智能化改造步伐。
构建高水平孵化体系
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由于扎根地方,具备“小而美”的优势,构建起更加灵活高效的创新生态。创业基地则在降低创业成本、提升服务支持、普及优惠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小微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上午10时,当记者走进位于中心城区的理想创业大厦时,位于大厦一楼的北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已经排起了长队。最前排的年轻人将身份证、毕业证递交给工作人员,准备办理营业执照。“在这就能一站式搞定,不用再跑政务大厅了。”一位创业者对记者说。
这座于2020年底开始运营的大厦,不像一栋冰冷的办公楼,更像是一个充满温度和活力的“创业社区”。
乘电梯而上,3楼到5楼传来隐约的琴声和朗诵声,这里是教育培训区,涵盖各类音体美培训机构。6楼到9楼则安静许多,这里是“创业加速区”,汇聚了更多步入成长期的中型企业。
“10楼是我们重点打造的人力资源产业园,整层分隔成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的小空间,租金十分优惠,初创企业尤其是人力资源相关的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在这‘安家’。”运城市理想创业基地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王丽莹向记者介绍,“除了给予租金优惠,我们有专人对接入驻企业,向他们普及政府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及时申报。同时,我们还打造共享空间、人才公寓等,希望能为创业者助力。”
在大厦内一家名为结婚密码的婚恋服务公司内,负责人崔娜刚送走一位前来登记的客户。“大厦刚运营的时候我们公司就已经入驻了,公司线上线下结合,不仅能为单身男女牵线,还教一些恋爱技巧,以后也准备延伸到婚纱摄影等产业链上。上个月我们促成结婚的就有3对。”崔娜指着一处照片墙笑着说。
在这座大厦里,创业不只是冰冷的商业模式,更成为关乎人间烟火的温暖事业。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创业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读懂政策背后的发展趋势,才能借好东风,行稳致远。对创业基地的运营方来说,只有读懂政策,才能构建优势,通过高效服务迎来长远发展。“盐湖区获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后,势必会带来更优质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政策,这对我们无疑是利好的。我们将紧跟政策动态,了解企业困难和诉求,与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王丽莹表示。
理想创业大厦是观察盐湖区创新创业体系的一处“显微镜”。透过它,我们能看到盐湖区构建的“创业大学—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创业大学负责创业教育和意识培养,众创空间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基础服务,孵化器配备专业团队提供深度辅导,加速器帮助成熟项目快速成长;产业园区则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载体。通过网易、清控等专业机构运营双创基地,这一体系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2家(超额完成12.5%)、科技型中小企业127家(占全市总数的33%),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培育链条式产业集群
宏明空调将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引入盐湖区,盐湖区多次举办空调行业产业链专题招商引资会议,现场签约多个项目;
天海泵业研发的充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获评首批“山西精品”,提升了整个水泵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盐湖水泵专业镇规上企业达到18家,成功获评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镇;
山西安运风机有限公司内,一座12层的研发办公楼拔地而起,公司自主生产的叶片和配电设备广受市场好评,引领风机产业发展方向;
中磁科技生产的轮毂电机磁钢在2022年11月成功摘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目前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高达40%;
……
在盐湖区,特色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中央空调制造、水泵制造、风机制造、混凝土外加剂材料等六大重点产业,要素活水涌流,创新能级提升。
民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离不开盐湖区推行的“政府+链主企业+园区”招商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政府负责政策制定和营商环境优化,链主企业负责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和技术标准输出,园区负责载体建设和配套服务。三者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共筛选确定了18家‘链核’企业,通过建立产业链工作专班,为‘链主’企业石药银湖、天海泵业、黄河新型化工、中磁科技和‘链核’企业格瑞特建筑科技等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申报争取山西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奖励。”盐湖区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郭强说,盐湖区建立的“小升规”“专精特新”“股改”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同时,盐湖区在金融、人才、稳岗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要素保障和创新服务,并通过促进企业合规管理、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权益维护机制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未来,盐湖区将继续深化“六维发力”工作格局(数字化转型、产业链招商、要素赋能、服务创新、政策集成、法治保障),在推动水泵专业镇向国家级专业镇迈进,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寻求更多突破,从而进一步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盐湖智慧”。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