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高擎文创大旗 打造“短剧”高地

——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微短剧产业发展前瞻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7

11月6日,在盐湖区天海泵业厂区内,随着导演的一声“开机”,基地孵化的第一部作品正式开拍。镜头启动的瞬间,标志着运城市微短剧产业基地正式进入作品创作阶段,也宣告着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篇章由此展开。

不久前,运城市微短剧产业基地揭牌仪式在“晋创谷·运城”举行。山西省微短剧备案审核(运城)分中心、运城学院实习实训基地、运城市微短剧产业基地相继揭牌,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短短几天后,首批剧组便开机拍摄,基地迎来“开门红”,微短剧产业在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实现从“签约落地”到“作品问世”的快速转化。

“我一直在西安拍短剧,听说家乡有了微短剧产业基地,就决定把剧组带回来,为家乡的文化产业贡献一份力量。”导演王海峰说,从一个开机现场到一个产业基地的全面运转,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正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构建起“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生态。

布局先行

构建文化产业新引擎

微短剧产业是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新风口。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立足运城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新媒体和短视频发展的浪潮,率先布局、主动作为,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运城市微短剧产业基地是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重点打造的“微短剧+文旅”商业项目,由运城光影龙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规划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分布于晋创谷A、B座。

其中,A座作为办公与创作核心区,设有产业服务、内容运营、后期制作等五大部门,以及产学研中心、商业运营中心等功能板块;B座则重点布局1600平方米的实景影棚,场景涵盖医院、邮局、监狱、总裁办公室等十余种风格样板,配套设施完善、专业水准一流。

此外,基地将整合全市数十家成熟景区、文博单位资源,形成外景联盟,覆盖面积超百万平方米,涵盖关帝祖庙、舜帝陵、运城盐湖、普救寺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拍摄场景,为短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取景空间。“我们希望把基地打造成一个‘一站式服务、全产业链支撑’的微短剧拍摄中心,让更多团队能够在运城完成从创作到发行的全过程。”基地负责人李博介绍说。

目前,运城市微短剧产业基地已与西安卓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西安卓锐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山西智胜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晋文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署入驻协议,并与运城市广播电视台、运城学院达成长期人才培养合作。随着西安星沐宸沣、山西饮冰、山西一鑫等多家企业陆续落地,一个集创作、拍摄、制作、培训、发行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正在成型。

截至目前,山西饮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在运城拍摄《重生千金》《溺爱》《唐总夫人插翅难逃》《冲破黑暗:救赎行动》《双生千金》等多部微短剧,实现营收200余万元。微短剧产业正在以可见的速度,释放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产学联动

培育文创发展新动能

微短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撑。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在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体系,打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

目前,微短剧产业基地已与运城学院、运城职业技术大学、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签订人才培训协议,邀请业内专家担任导师,通过基地真实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产业体系。

“基地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全过程,实现‘学中干、干中学’,为运城培养一批能留下、能实干的影视人才。”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微短剧基地建设负责人金玖表示。

除了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打造“标准化+定制化”的协拍服务平台,提供从服化道、器材租赁、协拍车辆到餐饮住宿的全链条保障,让剧组“拎包就能拍”,大幅提升拍摄效率。与此同时,设立企业服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备案、法律援助、版权保护等配套服务。依托山西省微短剧备案审核(运城)分中心和省级版权备案中心,形成了内容创作、审核、发行、版权交易全流程闭环。

“我们希望让创作者专注于创作,让企业专注于发展,其他服务交给基地。”金玖介绍说,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正在探索“微短剧+文旅”“微短剧+非遗”“微短剧+电商”等融合路径。例如,依托运城丰富的文旅资源,基地计划打造“微短剧研学营地”和“沉浸式游客体验项目”,让短剧成为展示运城文化、带动文旅消费的新载体。

全链布局

打造数字文化新高地

当前,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已形成以动漫、微短剧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微短剧产业的快速成长,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也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年轻化、数字化、国际化”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主线,全面构建数字文化产业新生态。一方面,以运城市微短剧产业基地为核心,推动数字影视、视觉特效、数字出版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打造“文化创意—数字制作—影视传播—衍生运营”的全链条布局。

另一方面,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IP。依托运城的历史人文资源,围绕舜帝文化、关公文化、河东民俗等题材,扶持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让“运城故事”“盐湖风韵”以微短剧的形式传播更广、更深。

“我们不仅希望基地成为拍摄基地,更要成为内容策源地。”金玖说道,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计划打造“微短剧创作者之家”,为创作者提供创意研修、产业对接、项目孵化、资源共享的开放平台,推动更多原创力量在运城生根发芽。同时,结合城市更新和老工业区再利用,将老厂房、旧仓库改造成拍摄基地与艺术空间,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的文化活力。

金玖表示,这一切都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区委、区政府积极协调各部门,从政策落实到服务保障都提供了大力支持,也吸引在外文创人才返乡、推动本地青年成长。正是在这样的支撑下,微短剧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市整个短视频产业壮大。”

“微短剧产业,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我们希望通过一部部短剧,把运城的故事讲给全国,甚至全世界听,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时代风貌。”她补充道。

从文化到产业,从镜头到市场,从创意到品牌,运城转型综改示范区正在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运城篇章。

记者 李 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