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山西宏达钢铁集团——

逐“绿”而行 向“新”而生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8

山西宏达钢铁集团炼铁厂二号高炉主控室内,巨大的监控显示器上数十个画面同屏铺陈,宛如巨幅“钢铁出炉图”:上料系统的机械臂精准抓取原料,轧钢机组的红色钢坯在辊道上匀速前行,出铁口喷涌而出的铁水泛着耀眼金光,排渣系统有序分离废渣……每一个流程都实时清晰呈现,数据跳动间尽显工业智慧。

“多用一根钢钻,意味着你浪费掉230元”“多用一个连接套,意味着浪费141.59元”……抬头望去,显示器上方滚动播出的红色警示标语格外醒目。“这可不是简单的口号,是我们算出来的‘成本账’,更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我们企业的具体落地。”山西宏达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会民说,“现在每个操作工都清楚,节约一个小零件、优化一道小工序,都是在为企业降成本,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山西宏达钢铁集团迅速掀起学习热潮,集团党委及下属各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通过集中学习、座谈研讨、企业公众号推送等形式,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发展方向、增强了发展信心。”张会民说,“集团组织中层干部、技术骨干、一线职工分层研讨,精准对接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公司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从二号高炉主控室出来一路向前,一条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长廊让人眼前一亮。长廊两侧,企业发展的历史照片及各类生产工具模型琳琅满目,将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精彩呈现。

“这是我们打造的‘钢铁艺术宫殿’,也是工业旅游的探索起点。”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结合钢铁工业特色,把企业文化展示与工业旅游结合起来,将厂区打造成一个可参观、可体验、可学习的现代工业基地,让职工沉浸式感受企业文化底蕴,并向全社会展示钢铁企业的‘硬核实力’与‘人文温度’。”

在厂区最东侧,占地5.2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吨级薄带铸轧生产线正加紧调试。这条由山西宏达钢铁集团与中国宝武集团联合打造的生产线,总投资15亿元,今年10月进入试车阶段,即将全面投产。届时,将为集团公司新增年产值60亿元、利税9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25%,成为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张会民说,“我们将全会精神和企业转型实际相结合,凝练出‘绿色低碳怎么干’‘技术创新怎么突破’‘降本增效怎么落实’等具体课题,而这条薄带铸轧生产线,正是我们破解课题,聚焦新质生产力,挑战创新高地、推进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前瞻性实践。”

相较于传统带钢生产工艺,该生产线采用的薄带铸轧技术优势显著,能耗降低84%,碳排放减少75%,主要生产热轧碳素钢、硅钢、高强度钢板等钢种,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磁芯材料、风力发电机定子转子、汽车车身结构件、家电用钢、剃须刀片等领域,可满足不同行业对高品质钢材的需求。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高质量发展,山西宏达钢铁集团多点发力,全面突破。聚焦主业,着力推进装备升级,投资65亿元完成1350m3高炉、2×100t转炉等重点项目改造,能耗、环保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数智引领,提升运营效率,率先建成钢铁企业大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工厂、能耗数据监测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荣获“山西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山西省智能制造标杆项目”等称号;优化结构,丰富产品供给,重点围绕建筑用材、工业用材及品种钢系列进行研发和生产,打造让客户满意的高品质名优产品,“耿龙”牌钢材成为兰张高铁、西安地铁等国家重点工程指定用钢,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

钢铁怎样炼成?是火与铁的淬炼,是创新与绿色的融合、精神与实践的共振。

“以全会精神领航,向转型去深水破浪前行。”张会民说,“我们将继续聚焦高端产品、绿色低碳,既要当好‘钢铁脊梁’,更要做好‘低碳先锋’,用创新与实干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壮美答卷。”

记者 杨红义 高 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