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7
“你好,是舜都市场的物业吗?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有个井盖有些破损和松动,你们能过来修一下吗?”“好的,没问题,我们马上过来。”
11月3日,永济市城北街道府西社区工作人员张飞龙在舜都市场“早巡”时,发现问题,当场联系舜都市场物业。舜都市场物业立即调度维修人员携带工具赶赴现场进行维修,仅用时20分钟便完成了旧井盖拆除、新井盖安装与稳固调试等工作,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以高效响应与快速处置为商户经营、群众出行筑牢安全防线。
蒲坂大地、黄河之滨。当第一缕晨光唤醒沉睡的城市,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城市治理新韵律已随着社区工作者“一日三巡”的脚步悄然奏响。这并非简单的三次巡查,而是贯穿朝夕、覆盖全域的为民服务与精细管理的生动实践。
处置楼道消防通道堵塞、帮助老人完成养老金安全认证、处理地下室通道内堆放杂物、检查社区灭火器状态……永济市的社区工作者严格落实“一日三巡”治理模式,通过每日早、中、晚三次“拉网式”排查,聚焦消防通道堵塞、公共设施损坏、独居老人无人关怀等难点痛点,找准突破口,以精准有效的举措满足居民所需,用脚步织就一张覆盖环境卫生、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的城市治理“幸福网”,让社区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一日三巡”下沉服务
提升群众幸福感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第一线,也是面对群众的最前沿。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幸福。
自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工作开展以来,永济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建设“幸福家园 平安永济”为抓手,以城市社区为主阵地,围绕“强化网格管理、主动服务群众”主题,探索推行“一日三巡”治理模式,持续提升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感”。
今年以来,围绕建设“幸福家园 平安永济”目标,永济市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细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择优纳入网格员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途径,实现了每万人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然而,社区工作者经常在机关办公成了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为彻底破解“社区机关化”问题,今年3月,永济市委组织部和永济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有关措施》,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细化日常管理,要求除社区“两委”主干外,原则上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并担任专职网格员,每周要保证4天时间下沉包联网格(小区)工作,做到力量、服务“双下沉”。在此基础上,今年9月制定了《永济市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工作制度》,创新推出“一日三巡”治理模式,通过晨巡环境卫生、午巡安全隐患、晚巡社情民意,重点排查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公共设施、城市管理、矛盾纠纷、居民服务等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自“一日三巡”治理模式全面推行以来,永济市22个社区260余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包联到网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根社区一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网格治理重点,用脚步丈量换来了社区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切实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社区工作者要做到心里有责、眼里有活。“一日三巡”工作机制,让永济市社区工作者从“坐等派活”转变为“主动找活”。城北街道迎新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张丽说,通过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面对面联系群众,零距离做好服务,实现了关口前移,畅通了社情民意渠道,推动了问题在源头化解。
八个维度发力
精准服务暖民心
“行有路线、到有定位、看有重点、问有方向、听有要点、记有依据、讲有支撑、处有方法”是《永济市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工作制度》对社区工作者开展“一日三巡”的工作规范与具体措施。
“我们小区楼下的那个麻辣烫店不仅占道经营,而且晚上还会营业到很晚,严重影响居民休息。”家住河东公馆的张女士向社区工作者反映。
“这个问题我给您记录了,我们这边先提醒物业和经营商,他们如果不改正,我们就将这个问题按照程序上报。”城西街道柳园社区工作者李晓彤向居民解释道。
李晓彤采取的就是处有方法中的分类转办方法。处有方法包含即时处理、分类转办、联动会商、应急处理4种方法,建立“即时处理+分类转办+跟踪反馈”分级处理机制。即时处理是对咨询、小微问题现场解决;分类转办是对复杂问题,按流程上报社区、街道或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并跟踪协办;联动会商是对跨部门难题,启动联动机制,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应急处理是对安全隐患、突发矛盾立即采取警示、安抚等措施,同步上报。
日常巡查网格,既要提升社区工作者“巡得准、辨得清、解得好”的能力,还要确保下沉力量“能干事、干成事”。
为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永济市定期组织开展下沉网格工作培训,内容涵盖矛盾调解技巧、安全隐患识别、民生政策解读等,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能力。同时,结合社区工作者年轻化特点,搭建“老带新、新促老”相互补位工作平台,形成整体合力,促进年轻社区工作者快速成长。在此基础上,该市还将巡查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以社区为核心,联动物业、共建单位、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建立“巡查—记录—上报—处理—反馈”全流程台账。同时,社区工作者还积极联合辖区学校、医院等单位合作开展健康教育、文化活动等,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青少年服务等领域,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格局。
深化多元共治
基层治理强起来
城北街道二建小区是永济市“三无”老旧小区,之前存在环境卫生较差、无人管理的情况。“一日三巡”治理模式运行以来,社区工作者迅速行动,一方面通过敲门行动,劝导居民清理楼道堆放的杂物;另一方面积极动员居民、志愿者开展“集中清扫日”行动,参与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杂物、卫生死角,推动小区从“无人管”到“大家管”。社区工作者的“一日三巡”,不仅高效改善了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更搭建起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城北街道社区工作者在“一日三巡”中,积极宣传物业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居民组建自治小组,推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做到“小区的事情大家办”,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网格搭台、社会助力、群众受益。“一日三巡”治理模式的施行,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今年入秋以来,永济市遭遇连续降雨天气。城东街道关铝社区内危旧平房多,且年久失修,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该社区工作者逐排逐栋进行排查,对有隐患的排房用彩钢板进行封挡,并喷涂警示标志,预防事故发生。关铝佳苑小区紧靠中条山石槽峪口,为了预防山洪暴发,社区工作者忽沛茹密切观察天气状况,多次冒雨巡查,将汛情及时上报,并提醒物业公司和社区居民做好防御准备,最大限度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忽沛茹说:“‘幸福家园 平安永济’建设,具体到每一个社会工作者,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社区和居民,让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一日三巡”治理模式运行一个多月以来,永济市22个社区通过“一日三巡”,累计发现并处理各类问题110件。其中,处置社区治理难题50余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30余处,化解矛盾20余起,协助办理民生服务事项500余件,所有问题均得到及时响应和处理,办结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日三巡”治理模式,不仅解决了社区工作的难点和痛点,还拉近了社区工作者与群众的距离,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温度。在永济市,广大社区工作者正以满腔热情和专业精神,穿梭于网格之间,宣传政策、解决矛盾、排查隐患、掌握动态,用实际行动和担当构建“巡在格中、事在格办、情在格聚”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绘制出一幅幅社区治理的精美画卷。
“一日三巡”,巡的不仅是空间与时间,更是一种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的治理理念。深入的巡行,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城市管理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可感可触的温暖。从市容环境的“面子”到民生幸福的“里子”,再到社会安宁的“底子”,永济市用日复一日的坚实脚步,走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地化路径,走出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绣花功夫”。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日的永济,正以“一日三巡”为生动注脚,在一撇一捺的为民实践中,书写着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同步提升的精彩篇章。今后,永济市将继续深化“一日三巡”治理模式,以更柔软的姿态倾听民声,以更高效的行动解决民忧,以更暖心的服务传递温度,把每一件居民身边的“小事”办实办好,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
记者 郭 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