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5
记者 陈永年
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塔吊林立,特种车辆轰鸣穿梭;
公租房、安置房项目推进顺利,周边各种配套富集;
新开辟的夜市街区,烟火升腾、人声鼎沸;
古韵悠悠的绛州署景区业态更加多元,文创产品供给丰富……
今年以来,新绛县以“项目为王”的坚实步伐、“民生为本”的初心情怀和“文商融合”的创新实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进行曲中频起新韵。
项目攻坚动能十足
还未进入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吨1200mm全连轧带钢生产线项目工地,喧嚣的声浪已经扑面而来。
只见众多黄色涂装的特种车辆进出不断,“嘀嘀嘀”的警示音与马达声交织成热烈的项目建设交响乐。车间上方,橘红色天车犹如灵巧的巨臂,吊装着绿色设备组件,在下方身着黄马甲工人的指挥下精准移动、有序安装。车间外侧,辅助设施的施工同样紧锣密鼓,咚咚哐哐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眼下工地上有近300名工人在施工,仅安装团队就超过百人。”公司板带厂设备厂长李海强言语中充满自豪,“这可是公司近年来的投资规模之最,是我们从建筑用钢领域向更高端的制造业用钢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对于企业而言,这条计划于明年6月投产的生产线,是高义公司实现产品高端化与多样化的关键一步。它将高义公司带钢产品的断面宽度从785mm提升至1050mm,覆盖中宽带市场,从而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高附加值需求。
新的生产线,更是技术水平的全面跨越——
全线采用先进的1200mm全连轧工艺和四机四流连铸机,可精准契合客户应用场景,确保产品精度与品质能满足多样化的高端制造需求;
生产线整合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检测装置以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生产全链条智能化管理,让生产更“聪明”,服务响应更迅捷;
100%余热回收系统将轧制产生的热能“吃干榨净”,配合低氮燃烧、高效脱硫脱硝、塑烧板除尘等先进环保技术,所有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最严格的超低排放标准。
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96亿元,贡献利税19.2亿元,带动就业超300人。更为深远的是,它将有力牵引下游深加工产业协同并进,为后续冷轧、镀锌等延链、强链项目筑牢根基,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义公司的“关键一步”,正是新绛县项目攻坚战的生动缩影。今年,该县4个省级重点工程、21个市级重点工程、168个县级重点项目同向发力,形成了总投资超3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近90亿元的项目建设矩阵。
如何让庞大的项目“舰队”行稳致远?新绛县的答案是——
以“项目是第一支撑”为鲜明导向,嵌入“全周期服务”的理念。该县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联机制,创新运用项目调度、联动督办等组合拳,全心全意当好“项目管家”。通过每月平台调度、序时进度管理,以及联合多部门开展前期手续集中办理等举措,精准“排雷清障”,打通项目建设中的“任督二脉”,形成了“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良好态势。
民生“小事”做大文章
采访当日,天空飘着细雨,却丝毫未减新绛县新城区鼓水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施工的热情。七八十名建设者干劲十足,室内穿线、外墙刮白、地砖铺设、管井桥架安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楼前,整齐摆放的电梯设备静待“上岗”,预示着项目建设已经进入后期。
信步走入楼内,标准的户型设计映入眼帘:每户约60平方米的空间里,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一应俱全,布局紧凑而实用。更让未来住户安心的是,项目周边教育资源富集,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站式配齐,博物馆、广场、体育公园等休闲设施环伺,构筑起便捷优质的生活圈。
“这348套公租房,是送给城市奋斗者的一份‘安居礼’,整个项目计划明年6月底全面完工。”项目经理李泽民介绍。不远处,同一条街上的安置房项目拔地而起,6栋住宅楼、438套新房主体已经封顶。
这些安居工程项目,将大大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特别是公租房项目,更会显著提高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及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也让城市的包容性与群众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白天的工地热火朝天,夜晚的城区则另有一番动人风景。今年5月1日至10月15日,每当华灯初上,新城区博物馆门前的绛州大道路段便悄然变身,成为充满烟火气的“夜经济”集聚区。每天下午5时至深夜11时,这里人声鼎沸,活力四射。
新绛县政府巧妙引入第三方专业管理,将夜市科学划分为绛州小吃区、果蔬区、娱乐区、日杂百货区、服装区等功能板块,400多个摊位在统一铺设的红地毯上整齐排列,既保证了交通畅通,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美感。美食摊位炊烟袅袅,香气四溢;购物摊位商品琳琅满目,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这个精心打造的夜市,不仅繁荣了夜间经济,更直接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高峰期每晚吸引超万人次客流,交易额达16万余元,成为点亮城市夜色、温暖百姓生活的“星星之火”。
完善城市“里子”,撑起民生“面子”。新绛县还在关乎群众幸福感的城市治理细微处持续发力——
疏通城市“毛细血管”。通过强化日常巡检,建立维修台账,实施市政零星工程,成功打通了文体路北段、荀子街与梁公路交会处等两条困扰市民已久的“断头路”,让出行更顺畅;
小巷“改”出幸福感。2025年小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聚焦农工巷、正平坊巷等7条街巷,投入约370万元,实施路面、给排水、照明等综合提升工程。目前部分巷道已焕然一新、恢复通行,其余正压茬推进、加紧施工;
全民携手“美颜”家园。每月固定日期,全县86个包街单位干部职工便会走上街头,深入包括古城在内的66条街道、8个广场,集中清理乱贴乱挂、乱堆乱放,向“牛皮癣”宣战,让城市面貌持续焕新,共同维护整洁优美的家园环境……
文商融合风头正劲
站在绛州署景区游客中心举目四望,但见一层、二层平台乃至景区入口路旁,悄然增添了一排排红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文旅商业用房。房子的招牌上,还写着各种小吃的名字。
这些总共42间与景区风貌协调的商业用房,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首次亮相便“一炮而红”,瞬间被租赁一空。其经营的各类饮品、地方小吃、特色糕点等,迅速成为游客追捧的“香饽饽”。为了给这些商业用房配套,还连带实施了绛州署周边商业用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同步实施了商业用房地基、供水、供电、排水、硬化铺装以及连通一层、二层平台的楼梯改造、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前每逢大的节庆,这里也有摊贩,但多是临时帐篷,杂乱且不便。现在经过整体规划提升,经营环境有了天壤之别。”新绛县绛州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慧娟欣喜地说,“对于这些商业用房,我们的目标是从节庆式临时经营转向常态化运营,现在正在招商,以此丰富业态、优化体验,构建绛州古城文商旅融合综合体,让古城不仅可观可赏,更可玩可购,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
围绕绛州古城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新绛县以文商融合为引擎,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激发消费潜力上同样频出新招——
“古城新声 家国同庆”绛州城隍庙会,“绛州古城中国年”特色文旅活动,“不负花朝 印象绛州”汉服嘉年华活动,端午“粽情古城·端午文艺演出”,2025年新绛县第三届消夏文化活动……每逢节庆,总有各种各样的文旅主题活动;
结合节庆与地域文化,开发出“绛小塔”“绛饼”以及文创雪糕、文创袋、冰箱贴、丝巾、流沙摆件、手提包等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进一步丰富文创产品种类,推动新绛文化符号的创新性转化;
假日期间邀请专业团队在游客中心打造不间断的夜间演艺活动,让古老的衙署在夜色中焕发新活力;
盘活贡院巷闲置资源,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文创商店、研学工坊、汉服体验馆、主题咖啡馆等特色店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和多元消费选择,实现文化演艺与商业消费的有效融合……
耕耘必有收获。今年前三季度,新绛县旅游门票收入同比激增133.33%,旅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54.78%,千年古绛州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无限魅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