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范仲淹河中任内诗作考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4

宋代名臣范仲淹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通判河中府(今永济市)。其间,除政务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政疏及诗文作品。篇目如下:

《绛州园池》诗、《论职田不可罢》(三月)、《谏买木修昭应寿宁宫奏》(三月)、《上资政晏侍郎书》(三月)、《上时相议制举书》(五月)、《与周暌推官书》(六月十五日)、《与欧静书》(七月十二日)、《奏减郡邑以平差役》(七月)、《与唐处士书》(十二月)。

近阅史籍,复得范氏诗作两首:《送何涉秀才诗》《依韵酬毋湜推官》,经考证均为在河中府任职期内所作。录如次:

其一

送何涉秀才诗

蜀道归来万里身,上堂嘉庆动诸邻。

贤良诏下先生起,休向成都问卜人。

【考据】

《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文集》卷四录有《送何涉秀才诗》。

何涉(生卒年不详),字济川,今四川南充人,北宋景祐元年(1034)登第,累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诗题称“何涉秀才”,时尚未及第。或何涉于登第之前一科举年即本年春落第后,经河中府归乡,范仲淹乃以诗相赠,以慰其心。故此诗应作于天圣八年春。

诗谓“嘉庆”者,就何涉入京就试言。“贤良诏下”云云,则谓何涉此次虽未得第,然日后可应贤良方正制科,以展其才略。从中可见范仲淹对何涉其人其才之爱赏。后范仲淹帅陕西,即荐何涉为彰武军(延州)节度推官,庞籍又奏其管勾鄜(fū)延等路经略安抚招讨司机宜文字,预军中经画事。

何涉曾受到范仲淹、庞籍、文彦博等仁宗朝名臣的赏识和举荐。《宋史》中称“涉长厚有操行,事亲至孝,平居未尝谈人过恶”,其被《宋史》称为“儒吏典范”。

【诗作赏析】

范仲淹这首诗,语言简练,气势恢宏,在短短四句二十八字的篇幅里,完成了从叙事、写景到议论、勉励的多重转折,格局宏大。它不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是范公早期政治理想与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

全诗格调高亢,充满自信与力量。从“万里身”的艰辛,到“动诸邻”的荣光,再到“贤良诏”的机遇,最后以“休问卜”的决绝收尾,情绪一路昂扬向上,毫无颓唐之气,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积极有为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完美体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他没有寻常送别诗的离愁别绪,而是将送别升华为一场对士人责任与使命的庄严探讨。诗中那磅礴的自信、对国家的责任感及催人奋进的力量,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心潮澎湃。它不仅是对何涉一人的勉励,也足以激励后世无数读书人。

其二

依韵酬毋湜推官

圣门非入室,文阵敢争盟。

不意栖云阁,何才隶月卿?

珍群怜末至,霄鹗引修程。

直舍有仙味,秘庭无俗声。

午阴宫树绿,宵刻禁锺清。

奉制歌三秀,称觞听六英。

恩辉孤易感,交结淡难成。

新发鉴中改,旧山天际横。

缨思渔父濯,春伴隼旟行。

桃浪观秦塞,薰风省舜城。

几多兴废迹,重叠古今情。

进退思先觉,蹉跎畏后生。

见诒如美衮,欲报乏英琼。

净揖澄江练,高窥擢露茎。

复惊闻正始,终仰辅登闳。

好励图南志,翱翔览四瀛。

【考据】

《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文集》卷四录有《依韵酬毋湜推官》。

据文同《龙图毋公墓志铭》,毋湜祖居河东,后徙鄠(hù)县(今陕西西安鄠邑区);“应天圣八年进士,中其等,调原州军事推官”,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嘉祐八年(1063)卒,年六十。此诗当为送毋湜赴原州(今宁夏固原)军事推官作,作地当在河中府。

河东乃毋湜(shí)祖籍地,其赴原州当经此并访范仲淹;毋湜先奉诗,范仲淹以此诗为酬。

天圣八年殿试及放榜在三月,进士授职在四月二日,则毋湜经河中府(河东)当在四月,范仲淹作此诗亦应在是月。又,毋湜是年27岁,故诗有“蹉跎畏后生”语。末二句,乃用《庄子·逍遥游》典,以鲲鹏“图南”远志勉励毋湜,寄望深挚。

毋湜写给范公的原诗,没有查阅到。

【艺术特色】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排律,展现了范仲淹作为一名政治家和文坛领袖的博大胸怀,其境界远非一般酬答之作可比。诗中交织着对职守的敬畏、对历史的深思、对时光的紧迫感,以及对未来的宏伟抱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其诗的艺术特色是雍容典雅的台阁气象与深沉历史感的完美融合,以下仅就诗的艺术特色试作探讨:

一是具有雍容典雅的“台阁体”风貌,诗中“秘庭”“禁锺”“奉制”“称觞”等词汇,以及对宫廷清贵环境的描绘,都带有北宋台阁诗风的典雅庄重特征。

二是情感脉络四维层层递进:从自谦(个人才能)→写景(任职环境)→抒情(个人感慨)→议论(历史兴衰、仕途进退)→言志(宏大共勉),情感由内而外,由浅入深,最后境界全出,格局宏大。

三是典故运用贴切、深化:“图南志”化用自《庄子·逍遥游》;“渔夫濯”化用自《楚辞·渔夫》;“见诒如美衮,欲报乏英琼”句,出自《左传》,表达了范氏对毋湜所赠诗文的赞赏及自己酬答时的谦逊之情。

四是语言的对仗与精炼:如:“午阴宫树绿,宵刻禁锺清”“桃浪观秦塞,薰风省舜城”,在严谨的格律中展现了语言的凝练与意向的丰富。(李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