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一业兴 百业旺

——芮城县学张乡斜口村推动菊花种植加工与文旅深度融合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8

金秋时节,花果盈香。步入芮城县学张乡斜口村2000余亩菊花田,宛如走进一幅流动的秋日画卷:红似焰火,黄如流金,白若凝脂,各色菊花在秋阳下铺展连绵,令人心旷神怡。游客徜徉于“气球打卡墙”“小火车站台”等主题景观之间,或驻足拍摄,记录美好时刻;或闲坐品茗,尝鲜地方小吃……这座“菊花小镇”的独特风情,正是斜口村推动菊花种植加工与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因地制宜

做强菊花特色产业

斜口村位于芮城县城西边缘,辖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7884亩,人口3048人。2019年,该村村集体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达3000人。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目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精准发展菊花种植、加工与乡村旅游,有效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芮城县地势北高南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菊花生长。所产菊花朵大瓣密、外黄内白,气味清香、口感醇厚,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近年来,斜口村依托区域优势,聚焦菊花主导产业,以菊花为媒,将小菊花做成大产业。通过土地入股与流转模式整合土地3000余亩,并规划建设3000亩菊花基地,其中包括300亩高标准示范种植区和20亩育苗基地。基地以扦插育苗为主,年培育优质菊苗300万株,可推广种植4000余亩,实现亩均增产250公斤至400公斤,效益提升约1000元。目前,该村菊花种植面积达3500亩,人均年增收1500元。

依托“芮城菊花”品牌,斜口村已成功举办三届“芮城菊花节”。2024年,斜口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1万元。截至今年8月底,村集体经济收入24.46万元,经营性收入占比88%。

科技赋能

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斜口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合作社+生产基地+专家团队+农户”的经营模式,携手多家农业科研院校,引进脱毒育苗等先进技术,显著增强菊花的抗病抗虫能力,提升品质与产量;开展新品种选育与轮作试验,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力。目前,该村菊花种植面积超40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斜口村几乎家家种菊,规模超百亩的大户有十余家,亩均收益约1万元。市场行情看好时,贡菊、金丝皇菊等品种每公斤售价达400元以上,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斜口村党支部持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现有菊花企业及合作社4家,其中山西天人菊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鸿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通过SC认证。企业相继开发出金丝皇菊、九峰胎菊等药茶产品十余种,以及菊花酒、菊花酥、菊花护肤品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在“芮城菊花”区域品牌引领下,打造出“吕祖老家”“晋芮皇”等子品牌,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斜口村村集体还投资80余万元建设菊花扶贫车间,带动千余名困难群众务工,人均增收约2000元。

文旅融合

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在夯实种植、加工与销售基础上,斜口村持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聚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以3000亩菊花基地为平台,建设集观赏、体验、购物、科普于一体的菊花观光园。连续3年举办的“芮城菊花节”,累计吸引秦晋豫三省游客10万余人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2024年,斜口村依托“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当年9月20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运城主场活动暨芮城县菊花小镇开园仪式成功举行。活动设置菊花观光、农耕文化体验、晋商文化打卡三条路线,推出非遗体验、文艺演出两大活动,举办菊花采摘、摄影两项赛事;花艺造型突出“童趣”与“爱情”主题,配套设置美食区、特产展销区等,活动期间吸引游客近24万人次。该活动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247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设置惠民摊位30个,帮助200余名村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实现村集体、合作社与农户共赢发展。

“今年园区全面升级,新增多项沉浸式互动项目。菊花文化旅游月以‘花开村晚·菊耀丰年’为主题,举行为期一个月的民俗展演、业态体验与小吃市集,进一步绘就菊花产业与文旅融合的绚丽图景,争当全市‘倾力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的排头兵。”斜口村党支部书记封国梁表示。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 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