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7
连日来,我市遭持续强降雨袭击,汾河水位猛涨,防汛形势严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市水务局党组织与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迅速奔赴防汛一线。连夜组建技术帮扶及督导组,联合省级专家制订方案并一线蹲守,实行“一小时一汛情报告一研判”机制;严格落实“预、值、泄、堵、撤”5项措施,聚焦河道、水库、淤地坝、山洪灾害防御等重点区域拉网排查,全力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对15座城区关联水库、汾河8处风险点等持续巡查,累计发现薄弱环节7处,处理7处。同时,要求坝上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巡堤查险,密切跟踪雨情水情动态,精准掌握汛情发展;若遇险情,立即启动响应机制,实现快速高效处置。
党建红映照防汛路。水务干部职工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筑牢水安全屏障。市河湖务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武新朝,接到命令后立刻终止休假,24小时值守指导,10月12日在汾河新绛段巡查时发现险情,立即组织调度200人的抢险队伍,历时10余个小时成功处置险情;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张蕊珍,在新绛、稷山、万荣、河津等多地汾河堤坝辗转驻守,在巡查中发现3处疑似隐患,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现场会商,全力筑牢安全防线;年轻干部赵晓翠新婚不久,接到命令后即刻奔赴一线,实时收集有关县雨(水)情,协调汾河上下游,确保信息互通,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党员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行动践行党员使命,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汾河运城段流经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个县(市),全长145.2公里。新绛县是汾河入运第一站,汾河自东向西横贯县境,总长45.4公里。受近期连续降雨影响,汾河上游来水增多,10月13日14时新绛站流量达695立方米每秒,我市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新绛县委、县政府依令而动,广泛动员,迅速开展应对工作,构建形成“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级落实”三级联动防汛工作格局。同时,抽调300名民兵及应急突击人员组建专业抢险队伍,加强薄弱环节防范,并及时调运防汛物资,协调配备抢险机械设备,建立物资设备动态调配机制,保障各类防汛资源第一时间调度到位、投入使用,为防汛工作提供坚实保障。新绛县水利局局长王玉连续多日坚守汾河大堤,践行守护流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承诺。
稷山、河津、万荣三地紧盯雨情水情变化,科学分析研判汛情趋势,细化明确防汛职责分工。目前,各级防汛责任人已全部到岗到位,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指令传达畅通、应急反应迅速,全面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汛责任体系,全力以赴筑牢防汛救灾的坚固安全屏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市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以“汛情为令、责任为山”,在防汛一线筑起战斗堡垒、扛起先锋旗帜,2000余名防汛人员昼夜坚守,用双眼紧盯河面汛情、用脚步丈量险段、用双手加固堤坝,在与洪峰竞速、与风雨较量的坚守中,将党政军民的合力拧成一股绳,生动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众志成城的防汛抗洪奋斗之歌。
本报记者 孙 雄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