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好学校要有好体育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而言,绝非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塑造完整人格、奠基幸福人生的必修课。好体育,铸就好学校;强体育,成就好教育。

强健体魄,筑牢成长之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如今,“小眼镜”“小胖墩”现象日益普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正悄然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规律运动能有效预防近视、肥胖等常见问题,为孩子们奠定一生健康的坚实基础。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没有强健的体魄,何来追逐梦想的资本?让体育从“一门学科”转化为“一种习惯”融入日常,从而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生命力量,养成锻炼意识,实现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育德培志,塑造健全人格。体育场是品格的天然课堂。孩子们在呐喊中初识团队协作,在坚持中理解毅力,在胜负间学会从容与尊重。一场足球赛教会分工配合,一次长跑磨炼出坚韧不拔。这些课本难以完全传递的品质,对未来影响深远。百年之前,蔡元培先生便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所培育的,不仅是强健身体,更是健全人格。从关注“小分数”到重视育人“大分数”,从提升体质到锤炼意志,体育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支点,真正实现“以体育人”。

启智润心,激发潜能之光。运动与学习并非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科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增加大脑血氧含量,促进神经细胞发育,提升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那些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时刻,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大脑的充电。许多学生发现,运动后学习效率反而更高,原本难题迎刃而解。这就是运动的魔力——它让大脑保持活力,让思维更加敏捷。

调节情绪,拥抱阳光心态。学业压力、成长烦恼时常困扰着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是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最佳方式。运动时产生的多巴胺让人愉悦,团队活动带来的归属感消除孤独,挑战自我获得的成就感增强自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孩子往往更加开朗乐观,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当前,仍有一些学校和家长存有“重文轻体”的观念,误以为运动挤占学习时间。殊不知,缺乏体育锻炼正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心理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应当彻底改变这种观念,将体育锻炼提升到与文化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校长与教师更应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锻炼热情,提升综合素质的“大分数”。

体育教育须坚持安全第一、兴趣导向,注重循序渐进与个体差异。学校应严格保证体育课时,确保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模式;积极引入太极拳等传统项目,普及游泳教学;加强师资建设,完善“校内—校际—选拔性”竞赛体系,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体育节或运动会。一所重视体育的学校,必定是充满活力的学校;一所体育成绩优秀的学校,也必定是教育成果显著的学校。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场上找到自己的舞台,让体育锻炼成为校园生活最美的风景。这不仅需要学校的课程保障、场地建设,还需要家庭的陪伴与参与、社会的共同推动,为每一个孩子创造运动的条件,让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成为他们走向未来最坚实的“翅膀”。

(赵紫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